当前位置:首页 > 三、丹砂帝国

三、丹砂帝国

三、丹砂帝国

丹砂帝国

巴寡妇清成为巨商大贾,靠的是经营丹砂。巴寡妇清受到秦始皇礼遇的原因,是不是与丹砂有关呢?

始皇陵的丹砂秘密

正当人们对秦始皇礼遇巴寡妇清的谜底各持己见,争论不休的时候,来自秦始皇陵地宫的惊人发现,似乎让这些争论变得平静起来。

西安临潼,骊山脚下,横卧着秦始皇陵巨大的陵园区。随着秦始皇陵文物考古的步步深入,一则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水银来源之谜的考古报告,让人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巴寡妇清。

秦始皇陵地宫多达100吨的水银,到底来自哪里,引来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

原来,炼就水银的汞矿,学名叫硫化汞,是水银和硫磺的天然化合物。由于硫化汞是一种固态矿物,在自然状态下呈红褐色,因而古人习惯称之为丹砂。丹砂加热后,就可脱硫分解而得到水银。

寻找丹砂产地,就成了破解秦始皇陵地宫水银来源之谜关键。于是,秦始皇与巴寡妇清之间本来已经扑朔迷离的的关系,突然之间平添了一层神秘色彩,变得更加玄乎而诡秘。

人们不得不猜想,秦始皇打破常规礼遇巴寡妇清的背后,是不是还隐藏着更多的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只是,这个真相一直还笼罩在重重雾障之中。

地宫,是秦始皇陵建筑最核心的部分,是放置秦始皇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

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曾经使用过大量水银的史实,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明确记载。然而,地宫水银是否确有其事,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个未解的谜。

1981年和1982年,研究人员在对秦始皇陵园进行大规模汞含量测试中发现,秦始皇陵中心封土区为强汞异常区,其汞含量是非封土区的八倍。这种强汞异常现象,是地宫大量存在的水银挥发造成的,证明司马迁“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属实。

那么,秦始皇陵地宫中为什么要用水银呢?

秦始皇用水银模拟百川江河大海形态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弘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以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我们知道,汞的熔点很低,即使在常温下也极易挥发,而汞本身是剧毒物质,一旦吸入一定浓度的汞气,即可导致死亡,因此在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毒死胆敢闯入的盗墓者。

地宫中到底使用过多少水银,一直以来更是一个谜。

早期参与秦始皇陵考古发掘的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学理认为,我国古代的炼丹家,早已掌握了硫化汞加热分解获取水银的方法,春秋战国时期的墓冢就有灌输水银的情况,只不过数量较少。

2003年,经过周密分析,王学理推论,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正如司马迁描绘的那样:以百川、江河、大海为蓝本,“保守估计至少有100吨。”

秦始皇陵是当时的国家一号工程。地宫中储有如此大量的水银,在当时应该是个难以置信的数字,按照情理,没有源源不断的货源保证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这些炼就水银的汞矿究竟来自何方呢?这些汞矿与巴寡妇清又有什么关系呢?为此,我们不得不走近巴寡妇清的丹砂帝国。

巴渝本是丹砂之乡

根据众多的文献记载和中国汞矿的地质分布,专家们考证,今天的重庆东部、东南部,是春秋战国时期丹砂的主要产地。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释丹砂曰:“丹,巴、越之赤石也。”巴,便是古代巴人聚居之地,即秦之巴郡。越,就是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北京大学考古学院秦陵研究专家、“汉唐陵墓制度研究”课题组组长赵化成教授据此认为,上古时代丹砂的产地很少,主要集中在巴郡和南越两地。

然而,从中国丹砂的地质分布看,南越的丹砂远远不能和巴郡相提并论。重庆川东南地质队总工程师邓富银分析说,西南地区应是当时丹砂的最大供应地,渝东南地区的丹砂矿属于贵州汞矿脉的延伸,开发时间很早,而两广的丹砂资源相对偏少。

现代地矿学的研究成果,使我国的汞矿分布结构变得清晰可见。就全国而言,西南地区的汞储量约占全国汞储量的56.9%,其中贵州储量最多,占全国汞储量的38.3%。

更多的文献记载,也证明了古代巴地盛产丹砂的事实。

《逸周书•王会解》载:周成王在成周大会诸侯时,生活在三峡地区的濮人就曾经纳贡丹砂。

东汉医药著作《别录》记载∶“丹砂生符陵山谷,采无时”。《华阳国志·巴志》注释引《续汉志》则曰:“涪陵出丹”。

按照《说文解字》“凡丹之属皆从丹”的说法,研究人员发现,古代巴人聚居的三峡地区,以丹为名的地名达7处之多,原来三峡地区也是丹砂的重要出产地。

南朝的医药家陶弘景曾经说,丹砂还有一个名字叫“巴砂“,是因为丹砂的产地“皆通属巴地”的缘故。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巴地出丹,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一个是重庆至三峡的长江沿线;另一个是连接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的武陵山脉。

正是由于巴郡富集丹砂矿,开发价值高,开发时间早,是距关中平原最近的一个丹砂主产地,历史上又有向中原王朝纳贡丹砂的传统,秦始皇陵地宫水银来源于今天的重庆东部、东南部地区,成了学术界的主流声音。

令人咋舌的大单

但是,我们凭什么就断定炼成秦始皇陵墓地宫水银的丹砂,一定是由巴寡妇清提供的呢?

一方面,从秦始皇陵地宫水银的需求看,明显具有数量大、质量高、供货及时等特点。这样一个举国关注的特大工程,建设材料要求非常之高,必须选择最为可靠的供应商。

另一方面,司马迁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赀”,说明这个家族经营丹砂的时间之久、经验之足、质量之优、规模之大、利润之丰,非寻常人家可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各种史书的记载看,依靠经营丹砂致富的,除了巴寡妇清之外,当时还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史记·货殖列传》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也就是从事工商业的杰出人物的列传。从司马迁载入列传的工商业者特点看,都是冶铁、制盐、采丹、采金、畜牧等各个行业的代表人物。巴寡妇清既然是因为经营丹砂入选《史记·货殖列传》,那就意味着,她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丹砂经营主。

综合各种因素判断,巴寡妇清应当是秦始皇陵地宫水银原料的最大甚至唯一供应商。不仅如此,从巴寡妇清“礼抗万乘,名显天下”的社会地位和秦始皇对她的恩宠褒奖看,巴寡妇清对秦始皇陵地宫水银原料的供应可以说完成得非常出色。

凭借司马迁的记载和秦始皇陵地宫水银来源之谜的破解,一个两千多年前由巴寡妇清构建的丹砂帝国,开始走出历史的迷雾,变得清晰起来。


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