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委员长来到长寿湖

朱德委员长来到长寿湖

 晚年的朱德,担任着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重要职务,虽然年事已高,公务繁忙,但每年都要抽出时间,深入基层三四个月,开展调查研究。

19633月下旬,朱德委员长经秦岭进入川北,南下成都,取道泸州、江津,于4月初抵达重庆,稍事停留后,就赶赴长寿考察。

朱德委员长为什么要专程赶到长寿考察呢?不能不说说朱德委员长与长寿的缘分。

1922年10月,朱德出国留学到达德国柏林,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表示“归国后即终身为党服务,作军事运动”。因参加革命活动,朱德曾两次遭柏林警察当局逮捕,1925年7月被德国当局宣布驱逐出境。按照党组织的安排,朱德即将前往苏联学习军事。由于手头拮据路费不足,朱德一个叫傅德辉的友人借了100块大洋。

傅德辉(1898——1976年),是今天长寿区新市镇黎家湾人。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23年赴德国留学。留德期间,为减轻家庭负担,边读书边到校外兼课和翻译书籍,并开办一小豆腐坊,作坊很快成为中国留德学生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中心和共产党人的秘密联络点。

在从事革命工作中,与朱德(时名朱玉阶)交谊甚笃,经常帮助他翻译革命书籍,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当朱德前往莫斯科学习缺乏路费时,傅德辉立即慷慨解囊。学成归国的傅德辉,秉持实业报国的理念,曾经建造了四川第一座水泥厂。

1950年冬农村实行减租退钾工作组在傅德家里查抄出了署名朱玉阶的100块大洋借据。工作组认为抓住了傅德重利盘剥的一项物证赶紧查问傅德辉:“这个朱玉阶是什么人?” 就是北京的朱总司令。”“朱总司令怎么会向你借钱?”“在德国留学时的事。 工作组不敢怠慢,赶紧层层上报,最后报到了中央。

总司令很快回了信证明确实曾向傅德辉借过100块大洋。朱德在信中还说傅德辉是搞科学的人才难得不要难为他,要注意发挥他的专长。

朱德曾经多次乘船路过长寿,对高耸于长江北岸的这座名叫长寿的县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267月,从苏联回国参加北伐革命的朱德,赴四川万县动员川军杨森部易帜以策应北伐,并杨森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党代表。11月,朱德和杨闇公、刘伯承共同组成中共重庆地委军会,策划在泸州、顺庆(今南充)举行武装起义。在这期间,朱德和他的战友们频繁乘船往来于万县和重庆之间。

三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196343日。朱老总终于踏上了长寿这块熟悉而陌生的土地。

这天上午,朱老总乘坐的新华轮,由重庆朝天门码头驶达长寿羊角堡码头。年过七旬的朱老总身着蓝呢子中山服,头戴蓝色解放帽,手持拐杖,精神矍铄,笑容满面,和谐可亲。朱老总走下船来,爬上羊角堡码头,乘车直达狮子滩外宾招待所(狮子山庄)。

在外宾招待所,朱老总听取了狮子滩电站和长寿湖渔场负责同志有关龙溪河全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长寿湖渔场建设情况的汇极,随后视察了狮子滩电站工程和长寿湖农场,游览了狮子滩大坝、六角亭和长寿湖风光。朱老总对狮子滩电站建设和龙溪河水力资源开发,以及长寿湖渔场建设,感到十分满意,并对发电站建设、龙溪河水力资源和长寿湖的的综合开发利用,做了指示和要求。

时值三年自然灾害后不久,长寿县的经济恢复发展和长寿人民的生活状况怎么样,牵动着朱老总的心。4日中午,朱老总利用吃午饭的时候,特地请中共长寿县委书记纪俊仪一道吃午饭,想从中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朱老总的午饭四菜一汤,十分简单。他一边吃饭,一边同纪俊仪谈了起来。朱老总问纪俊仪:“长寿县这个名字很好,是怎么得来的?有多少人口、多大面积、主产什么、有没有特产?”纪俊仪一一作答。朱老总又问:“长寿县的经济恢复发展怎么样,群众生活还有没有困难?”纪俊仪回答:“现在的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已有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基本上达到了三年灾害前的水平。但有的地方、有的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听了纪俊仪的答话,朱老总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共产党是农村走出来的,要重视农村的工作,关心农民的生活。”

5日上午,朱老总一行乘车离开狮子滩、长寿湖,返回长寿县城。然而,朱老总的心还在牵挂着长寿县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他决定亲自深入农村和农户家庭看看。当车行驶到狮子滩发电站厂房大门拐弯处时,朱老总突然叫住驾驶员停了车。同车的朱老总秘书和随行陪同人员、保卫人员,不知出了什么事情,感到十分紧张。没等人们回过神来,朱老总已经从车上走了下来,径直向附近的一家农户走去。人们只好紧随朱老总走进了这家农户家里。

这家农户的主人名叫但淑明,一副年轻的农家妇女打扮。看见一位慈祥的老人带着一群人走进屋里来,不知有什么事,感到不知所措,只是急忙迎上前去,招呼客人们坐下。朱老总笑容满面地以纯正的四川话询问主人的姓名、家里有多少人、生活怎么样?但淑明一一地作了回答。当朱老总得知但淑明的丈夫正在部队参军服役时,高兴地对但淑明说:“啊,是军属,光荣啦!”随后,朱老总察看了但淑明的家里存放粮食的家具摆设,满意地对但淑明说:“有啥子困难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告诉干部和组织,组织上会帮助你解决困难的。”接着,朱老总请但淑明叫来生产队长,问生产队有多少户社员,生产搞的怎么样,群众生活好不好。此时,进屋观望的群众已越来越多。突然,有人发现墙壁上贴着朱老总画像,与来的这位老人完全相像,便放声喊了起来:“朱老总来了!”附近的群众听见喊声,一齐涌向但淑明家里。朱老总站起身来,一一向大家打招呼:“乡亲们好!”随后,登上汽车回到长寿河街。

朱德乘坐的汽车抵达河街新桥的时候,忽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知怎么回事,一辆牛拉车突然横跨在新桥上,挡住的车辆行驶的道路,怎么也拉不开。负责警卫的同志和随行人员非常紧张,一时也不知所措。朱老总心平气和地走下车来,一路步行走向等候在大码头的轮船。

在船上会议室里,朱老总又和纪俊仪摆谈起来。朱老总说:“刚才我在路上访问的那家农家户,军属,思想好,精神状态也很好。就是生活上还有点困难,你们要多关心一下。”说完,朱老总问纪俊仪长寿县农村供销社发展的情况:全县农村是否都建立了供销社组织,农民是否都入了股,分红了没有,供销社经营些什么,效益好不好?听了纪俊仪的回答和汇报后,朱老总语重心长地说:“农村供销社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太重要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的吃、穿、用都靠它。你们一定要把农村供销社办好。我一路上都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共产党是从农村打出来的,现在更应关心农村,关心农民!”

12时许,一声汽笛长鸣,朱老总乘坐的新华轮,徐徐驶离河街大码头,返回重庆。

朱老总对长寿之行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特别是对长寿湖、狮子滩的开发建设,对长寿得名的原因,对长寿的农业生产,朱老总的印象极其深刻。

很多年以后,我们才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朱德诗词集》中,发现了朱德长寿之行的三首诗。

196347日,正在重庆考察的朱老总在下榻的潘家坪渝州宾馆写下了《狮子滩电站》诗一首:

龙溪河上狮子滩,四级阶梯一水源。

利用层层修电站,功成恰是跃进年。

1963413日、14日,朱老总即将离开重庆赴成都考察前,又写下了《长寿县诗二首:

            其一

长江北岸长寿县,九十老人寻常见。

七十老人不稀罕,百岁老人仍康健。

            其二

长寿多年栽榨菜,行中间种生长来。

家家遍种培植好,供献人间美味开。

 

                       2011年5月3日

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