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寿这片神奇秀美的土地上,从古到今,曾经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如果论身份之特异、资财之雄富、地位之显赫、影响之久远,没有人能够与巴寡妇清相提并论。
说起巴寡妇清,人们自然会把她的名字和千古一帝秦始皇联系起来。
的确,巴寡妇清是一位“礼抗万乘、名显天下”的杰出人物,曾经受到秦始皇的优渥礼遇和特别尊崇。作为一个寡妇,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代,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真可谓震古烁今,空前绝后。
巴寡妇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奇人?到底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过什么样的贡献?拥有什么样的地位?秦始皇为什么要对她以以相待、筑台表彰,他们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一个寡妇,凭什么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些问题,是巴寡妇清留下的历史谜团,一直困扰着人们。
神秘寡妇
在民间,关于巴寡妇清的传说实在不少,但很多都出于后人的穿凿附会,完全没有史实上的依据。
正史对巴寡妇清的记载,时间最早、最为可信的唯一依据是《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如下:
而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根据这个记载,我们基本上可以还原出巴寡妇清的真实面貌。
其一,巴寡妇清是秦国巴郡人,后世记载其确切老家为巴郡枳县之枳里乡,即重庆市长寿区江南街道办事处之千佛场。
其二,巴寡妇清早年丧夫,是一个寡妇,司马迁三次强调她的寡妇身份,特别指出她是“穷乡寡妇”。
其三,巴寡妇清家族世代拥有采集丹砂的“丹穴”(即丹井),好几代人都因为采集丹砂而获得丰厚利润,因而家财之殷富,到了无法计量的地步。至于此“丹穴”是巴寡妇清之夫家所有,还是娘家所有,史无明载,但巴寡妇清是家族之丹砂经营继承者,则确认无疑。
其四,巴寡妇清继承家族丹砂产业后,曾经面临外部势力争夺丹矿资源的严重威胁,作为一个寡妇,巴寡妇清采取的办法是“用财自卫”,即自己花钱组建保安队伍,从而“能守其业”,保证了丹砂的正常经营。
其五,巴寡妇清的事迹受到秦始皇的高度赞誉,秦始皇把她视为“贞妇”,诚邀至朝廷,待以宾客之礼。为旌表巴寡妇清的高尚德行,秦始皇专门建造了一座“女怀清台”。“女怀清台”遗址,后世记载位于长寿区千佛场之龙寨山(今人多误为龙山寨,现据康熙五十三年《长寿县志》改),当地人俗称寡妇坟。历代文人墨客登临凭吊,多有诗文传世。抗日战争时期,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经亲临怀清台遗址考察,并将巴寡妇清的事迹写入五幕历史剧《高渐离》。
其六,巴寡妇清不过一个“穷乡寡妇”,但却能够“礼抗万乘”,让秦始皇对她执宾客之礼,并且“名显天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对这一巨大反差,司马迁似乎也觉得奇怪,进而推测其原因为“岂非以富邪”——可能是因为巴寡妇清巨富的缘故吧。
司马迁对巴寡妇清的记载,只是轮廓式的描述,我们只有做出进一步的挖掘,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巴寡妇清其人其事。
丹砂巨富
丹砂是什么?为什么能够致富?这是破解巴寡妇清之谜必须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丹砂,是水银和硫磺的天然化合物,是一种棕红色的固态矿物,主要化学成份为硫化汞,是提炼水银最主要的矿物原料。
丹砂,又称巴砂,秦汉之际,丹砂主产于巴郡地界,相当于现在的湖南西部、贵州东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东南部一带。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丹砂)乃出武陵、西川诸蛮夷中,皆通属巴地,故谓巴砂。”
作为药物,丹砂具有多种特殊功效。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药学大典,收录药物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在120种上品药物中,丹砂位居第一。《神农本草经》对丹砂有如下记载:
丹砂,味甘、微寒。主身体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
《周礼·天官》则说“凡疗伤,以五毒攻之”。 郑玄注释说明,丹砂为“五毒”(五种药物)之一。
由此可见,丹砂既是“通神明不老”的长生不老药,又是治疗战争创伤的特效药,是当时最贵重的紧俏药材。
丹砂之所以能够让巴寡妇清富甲天下,原因在于丹砂在当时有很大的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达官贵人渴望长生不死的需求。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就曾听信方士之言,派人入海寻找不死之药。秦汉之际,此风更烈。汉武帝则派遣多人到海上寻求仙药,多名方士也因寻药无果而被杀。
二是战争年代修复作战能力的需求。春秋战国以来的列国纷争,到秦始皇时进入最激烈的阶段,中国进入大统一的前夜,不管是秦国还是东方六国,都必须尽快医治战场上受伤的将士,让他们早日康复,重上战场。
巫医家世
丹砂有如此强大的生财能力,巴寡妇清只不过是一个“穷乡寡妇”,她凭什么能够垄断这么重要的矿产资源?这是破解巴寡妇清之谜必须回答的第二个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巴寡妇清神秘身份的探索。
从丹砂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和巴寡妇清累世垄断丹砂、财富不訾的史实看,这个家族应该有关十分特殊的社会背景。
古代行医与贩药往往相互推助,互为表里。巴寡妇清家族靠经营丹砂致富,说明对丹砂的养生功用当有独到见解,并懂得利用丹砂治病强身的医术。
医巫不分,医从巫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规律。上古时代的医者,同时又是巫者。汉字的医字,最初写作“毉”,说明早期人类的行医者是巫。人类的童年时代,人们对天帝总是心存敬畏。巫是天与人的中介,能知晓上苍旨意而下达于人,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言人,因此掌握着祭祀、医疗、部族、历史、传承等权力。当时政教(原始宗教)合一,宗教领袖同时是政治领袖、经济首领。先秦时期,巴渝地区巫与医尚处于合二为一阶段。巴寡妇清能够数世控制不死之药丹砂,以此获得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则其家族的显赫背景和巫医身份不言自明。
由此看来,巴寡妇清的真实身份,是一个握有长生之药、深谙长生之术的女巫医,以此致富而成为“名显天下”的女企业家。
长寿鼻祖
用现代眼光看来,巴寡妇清称得上是中国长寿文化的鼻祖。
作为中国长寿文化之祖巴寡妇清的出生地,长寿无疑是中国长寿文化的一大圣地。
那么,因为巴寡妇清的缘故,长寿在中国长寿文化发展过程中,居于什么地位?扮演过什么角色呢?这是破解巴寡妇清之谜必须回答的第三个问题。
中国长寿文化的演变发展,具有一源三流的特征。一个源头,是指处于萌芽阶段的原始长寿文化。三条支流,是指原始长寿文化演变而成的人本长寿文化、科学长寿文化和宗教长寿文化。
中国最原始的长寿文化,主要起源于三个地带。
一是昆仑神山。被誉为“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有西王母掌管着不死之药。
二是环渤海湾。相传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有长生不老之药。
三是巫山地区。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山有十巫,从此升降,沟通上天、神灵与人事,且“皆操不死之药”。
巫山地区以巫医合一为基础,以丹砂、盐卤、白酒为依托,成为中国科学长寿文化的主要代表。它使延年益寿的梦想摆脱了迷信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从而成为中国原始长寿文化分流转变为科学长寿文化的演化中心。
随着秦国与楚国争夺霸权之战的持续激烈,巫山长寿文化中心被迫溯江西迁,战国中后期,恰好迁移到秦国所属巴郡的枳邑与江州(涪陵与重庆)之间,今天的长寿也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
巴寡妇清的出现,是中国科学长寿文化的里程碑,标志着长寿曾经是战国中后期中国的长寿文化中心。
战国中后期,七雄争霸,战争连年,伤亡者众,疫病流行,于是救死扶伤,养生健康,成为那个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必然推动寿文化大步向前发展。长寿作为中国的寿文化中心,其丹砂和医技,理所当然成为人们目光聚集的焦点。
考察中国长寿文化发展变化的轨迹,长寿地区作为中国长寿文化中心之时,也正是中国长寿文化摆脱原始神秘主义的束缚,向着科学长寿文化快速变化的转折时期。几乎与此同时出现的《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标志着中国的寿文化开始跨入科学阶段。
秦宫玄机
巴寡妇清虽然依靠丹砂致富,但在司马迁看来不过是个“穷乡寡妇”,又怎么能够与秦始皇建立起直接联系,并受到秦始皇特别礼遇,“为筑女怀清台”呢?这是破解巴寡妇清之谜必须回答的第四个问题。
拨开历史的迷雾,不难发现,秦始皇虽然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地位之尊,千古一人,但其内心却有求于巴寡妇清。
秦始皇有求于巴寡妇清之处,在于渴望长寿不老之药。史载,秦始皇不仅命徐福带人入海寻不死药,而且自己曾三次亲至齐国求仙,但都无功而返。巴寡妇清之所以能够受到秦始皇的特别礼遇,原因在于拥有长生不老之药,操有长生不老之术,且能够把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传达于上苍,以希冀得到上帝的护佑,这实在极大地满足了秦始皇渴求长生不老的强烈愿望。据专家考证,秦始皇陵寝地宫灌注多达上百吨的水银,从当时丹砂产地和拥有量来分析,正是由巴寡妇清供应的丹砂炼就的,可见巴寡妇清对秦始皇显得何等重要!
至此,巴寡妇清让“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隐藏的玄机,变得清晰可见。
姓怀名清
巴寡妇清有没有姓氏?如果有,到底姓什么?这是破解巴寡妇清之谜必须回答的第五个问题。
巴寡妇清名字叫清,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共识,但她的姓氏却是个谜。
巴寡妇清的姓氏问题,长期存在三种说法。一说,巴寡妇清有名无姓。二说,巴寡妇清姓巴。三说,巴寡妇清姓清。
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姓别婚姻,因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氏分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贵族女性称姓,男子称氏。但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民众通称。自司马迁修《史记》起,姓氏合一。
巴寡妇清所处战国后期,巴蜀地区还存在女性崇拜现象,足见女性地位甚高。巴寡妇清家庭背景之显赫,可以推断她不仅有姓,而且一定是大姓。
那么,巴寡妇清到底姓什么呢?
据有关专家考证,巴寡妇清可能姓“怀”。
《史记·货殖列传》载“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女怀清台”一句,女,性别;清,名字;台,观四方而高者,旌表功德之建筑,都容易理解。但“怀”字到底什么意思,却不易讲清楚。怀,词性或作动词,或作名词。如作动词,则“女怀清台”应理解为“女子怀念巴寡妇清之台”,显然不符合秦始皇立台之初衷。如作名词,作胸怀之怀,讲不通;唯有作姓氏之怀,文意才立变通畅。日本史学家泷川资言(公元1865—1946)在名著《史记会注考证》里引中井积德(公元1732-1817,日本学者)曰:“‘怀’,疑女之姓氏。”
其实,这个推论与中国古人的理解如出一辙。宋代刘攽(公元1023—1089)有《女贞花》一诗写道:“巴妇能专利丹穴,始皇称作女怀清。此花即是秦台种,赤玉烧枝擅美名。”则“女怀清”三字为巴寡妇清之称谓。刘攽为著名史学家,曾协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任汉代部分,其说具有权威性。宋仁宗时中书令夏竦撰《女怀清台铭》,则“女怀清台”四字自为一名词概念。
巴寡妇清之姓怀,还可从其家族渊源中窥得消息。《汉书·高帝纪》载,刘邦称帝后,曾下令迁楚齐之昭、屈、景、怀、田五姓公族于关中。据考证,怀,为楚国大姓。数世擅利丹砂的史实,说明巴寡妇清家族在西迁巴郡之前,曾经活动于巫山地区。考虑到巴人五姓(巴、樊、瞫、相、郑)中无怀姓和巴楚大族世代通婚的情况,则巴寡妇清家庭当为楚国怀姓后裔,因婚姻关系而融入巴人上层集团,否则不可能世擅丹砂之利。
2011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