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寿湖上拓荒人

长寿湖上拓荒人

长寿湖上拓荒人

天撒宝珠,地吐奇光。气蒸巴蜀,波撼遐荒。虽秀逸而雄浑,复柔媚而清刚。

水铸魂魄,山藏气韵,水滋而山润;鱼如阵行,果满林冈,鱼肥而果香。波澜壮阔,腾银翼怒冲银汉;岛屿纵横,镶寿字彰显寿乡。

山水明净,形神并美;天地灵幻,光影成双。高坝壁立,水澹澹而摇绿;群岛星罗,山隐隐而流芳。横亘无涯,叹烟波之浩淼;缥缈如梦,迷岛屿之苍茫。

这是《长寿湖赋》中赞美长寿湖的句子。读着这样的句子,长寿湖着实令人心驰神往。

1954年8月1日,狮子滩电站工程开工,龙溪河上建成拦河大坝,到1956年10月1日,狮子滩电站开始蓄水发电,于是形成了今天的长寿湖。

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水域面积65.5平方公里(约10万亩),库容10亿立方米,湖上203个岛屿星罗棋布,湖湾交织,浅滩成片,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级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

长寿湖最大的特征和魅力,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山青水秀、鱼鲜果美。

长寿湖的山青水秀,一半是天赋,一半是人工。长寿湖的鱼鲜果美,除了大自然的赐予,更多的却是劳动者的创造。

然而,当年的长寿湖,曾经是一个偏远荒凉、人烟稀少之地。看着长寿湖的今昔巨变,我们不能不怀念那些长寿湖的拓荒人。

            下放干部

长寿湖的拓荒人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长寿湖的拓荒人,是当年那些下放劳动的机关干部。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曾经发生一个重大事件:百万干部下放劳动。

1957年2月,毛泽东一再强调:要精简机构、下放干部,从而“使相当大的一批干部回到生产中去”。

随后的几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文件,要求凡是能够参加体力劳动的各级干部都应该每年抽出时间参加体力劳动。

于是,中共重庆市委决定在长寿湖建立下放干部劳动农场,作为重庆市级机关党群系统干部下放劳动的基地。

1957年10月,重庆农业水利局副局长卢子英(著名民族资本家、民生公司创始人卢作孚之弟)奉命带领人员来到长寿湖,合同长寿县驻狮子滩工地移民组、狮子滩水电工程局派出的人员一道,对长寿湖进行了现场踏勘。

当年12月底,市委决定,卢子英、向洛新担任长寿湖农场正副主任,组织人员到长寿湖规划建场工作。

1958年1月,编制出《重庆市长寿湖农场1958—1967年生产规划(草案)》,提出长寿湖农场的发展目标为:“以渔业为主,积极发展果树生产,大力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做到粮食自给自足,并适当发展生猪及其它经济林木等多种经营,使本场逐步成为一个综合性农场”。

长寿湖农场规划形成后,大批量下放干部开始。

195826日,重庆市总工会、狮子滩水电工程局等单位下放干部220余人到达农场,这是下放长寿湖的第一批机关干部。

同年310日,下放市级机关干部增加到702人,另有“右派分子”23人。430日,已经有32个单位下放干部,下放人员增加到871人。8月,以长航局下放干部为主的通江农场600余人,转入长寿湖农场。

19581231日,长寿湖农场共有职工1242人(男1034人、女208人),其中下放干部730人、“右派分子”192人、其他人员320人(包括劳动教养院少年157人)。

不到一年时间,1000多人的浩大队伍来到了湖边,面对的却几乎是一片蛮荒。

长寿湖农场建设的初期,正好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一边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一边又是经常吃不饱饭的局面,建设者们一时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

然而,就是在这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农场党委提出响亮的口号:“变水库为鱼海,变荒岛为绿洲”、“特产赶江南,风景赛西湖”。 

1958年3月7日,就在周总理看望下放干部的第三天,第一批下放长寿湖的220多项式名干部,开赴湖区安营扎寨,成立了三台、瓦银坳、同兴、高峰4个农业生产队和采石场农业生产队。

经过一年的努力,到1958年底,整个长寿湖农场共修建养鱼外荡3个,孵化鱼苗池30亩,成鱼池17亩,孵化鱼苗675万尾,投放鱼苗338万尾,捕捞成鱼4万公斤;开垦荒地500余亩,定植水果15670株,收获粮食7万公斤,花生8810公斤,蔬菜10万公斤,牛奶13039公斤;修建房屋3921平方米,畜舍1235平方米。

1958年来到长寿湖的下放干部和其他人员,作为第一批建设者,在自然灾害的环境下,凭借着原始的生产条件,为长寿湖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打下了基础。他们是长寿湖的首批拓荒人,是长寿湖建设发展的不朽功臣。

学生青年

干部下放劳动制度从1957年开始执行,1958年达到高潮,到1960年暂时终止。在干部下放过程中,随着政策的改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陆续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那么长寿湖的建设又要如何持续下去了?领导层的目光最后集中到了重庆城里的初高中毕业生身上。

1958年9月3日,重庆市儿童教养院的157名少年安置到长寿湖农场。他们是第一批进入长寿湖的学生军。

同年10月8日,重庆市教育局安置初高中毕业生48人到长寿湖农场。

11月,长寿湖农场团委成立“长寿湖青少年共产主义学校”,对安置在长寿湖的青少年学生进行文化教育。

1960年,安置城市中小学生217人。

1961年初高中学生246人。

1962年安置初高中学生和小学生227人。

1963年安置城市学生677人,其它城市人员25人,共计702人。

他们的年纪集中在十五至十九岁之间,多数抱着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想法,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开始了各自长大成人的历程。他们中的很多人长期坚守在长寿湖,在第一批拓荒人的带领下茁壮成长,成为长寿湖开发建设的中坚力量。

          长寿湖呀好地方

1958年岁末,一首名叫《长寿湖呀好地方》的歌曲,在长寿湖农场唱开,并流传于长寿湖沿岸的一些中小学校。

这首歌,既是对长寿湖风光的赞美,更是对长寿湖建设者们的讴歌。

渔业,长期以来是长寿湖的最大产业。而今,长寿湖是重庆最大的渔业基地。长寿湖鱼,是重庆本土鱼的第一品牌,是绿色、生态、环保、优质的标志。

长寿湖鱼的品牌影响力,是建立在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

1958年3月,长寿湖农场成立养鱼队,开始名孵化鲤鱼苗,成立水产研究室(后改为水产研究所);建立造船厂,自制小渔船和交通船。4月,成立渔业大队,下设5个分队,其中一个名为红燕女子捕鱼队,下湖分区捕鱼作业。

1958年7月,渔业大队改为渔场,《红岩》作者罗文赋担任场长。

罗文赋,因为《红岩》而全国知名,大家知道他是著名的作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是长寿湖渔业的创始人、领导人,是颇有建树的水产专家。

担任渔场场长的罗文斌,对鱼一往情深。他特别强调科学养鱼,专门邀请技术人员和渔民师傅讲课,并组织进行电捕鱼试验。当时长寿湖上游盛产甲鱼,罗文赋非常喜欢。由于他喜欢鱼,兼以他身材五短,形似甲鱼,大家除亲切地称呼他“老罗”外,还送给他一个雅号——“甲鱼”。

罗文斌曾经撰写过《一定要揭开草、鲢鱼在水库天然繁殖之谜》的文章,并鼓励水产专家谢大敬写出《长寿湖水库草、鲢鱼天然繁殖调查报告》,发表于《中国水产》杂志1962年2期上,解决了长寿湖草鱼和鲢鱼天然繁殖之谜,从而结束了草、鲢鱼苗出川外购的历史。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一书的序言中,称赞长寿湖草、鲢鱼天然产卵的发现,为草鲢鱼的生产开辟了新途径。

长寿湖渔场所属的水产研究所,是中国最早研究国家珍稀鱼类中华鲟的研究机构。

中华鲟和大熊猫一样,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干流和金沙江下游,体型巨大,重者达千斤。由于中华鲟属江海洄游性鱼类,幼鱼在海里生长,成年个体则游进长江重庆——屏山带江段产卵繁殖,故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合成,阻断其生殖洄游通道。因此,如何救护中华鲟,早已列为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

1958年,长寿湖水产研究所曾对金沙江的鲟鱼进行过调查,收集了中华鲟繁殖生物学及生态学方面的第一性资料,从1965年起便开始了人工繁殖中华鲟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探索,最终解决了中华鲟和长江鲟人工繁殖这一科研难题。

1959年5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人员到长寿湖农场拍摄了新闻片《鱼跃险滩》。

1974年10月,水产研究所人工繁殖出中华鲟鱼苗10万多尾,峨嵋电影制片厂到现场拍摄了新闻片《中华鲟人工繁殖》。

这是长寿湖水产科技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标志。

长寿湖水产研究取得的成果,不能不提到罗文斌。当年长寿湖水产研究到升格为水产研究所,是因为罗文斌的倡议;当年对草、鲢鱼天然繁殖之谜的破解,得力于罗文斌的领导和鼓励;特别是对中华鲟和长江鲟的重大科研,也是在罗文斌的提倡鼓励下启动的。

果业,是长寿湖的又一支柱产业。长寿湖出产的沙田柚、夏橙、脐橙、血橙、血脐、西瓜等,早已成为人口耳熟能详的名果。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是长寿湖的一大生态符号;一年四季,鲜果不断,是长寿湖的一大自然特色。

长寿湖果美,离不开长寿湖拓荒者们的辛勤耕耘。

1958年,刚刚到达长寿湖的第一批下放干部,定植下大量的锦橙、柠檬、水蜜桃、枇杷、葡萄、香蕉、李子等,并成立了果树林木研究所。

1959年12月,长寿湖农场成立园艺研究所。

1962年1月,长寿湖农场进一步确定经营方针:“以渔、果为主,渔、果、粮、牧相结合,综合利用多种经营”。这个方针,首次把渔业与果业相提并论。年底,初步形成狮子滩、湖滨、三台、高峰四个果木区,并开始柠檬出口。

1972年,夏橙、血橙开始落户长寿湖。1979年5月,夏橙出口香港,受到好评。

1980年,开始引进美国广柑哈姆林和温州蜜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年5月,决定建立长寿湖区万亩夏橙基地,夏橙开始大面积扩种。

1981年2月,长寿湖成立夏橙研究所,从此长寿湖夏橙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夏橙是长寿湖产量最大的水果。目前,长寿夏橙已经荣获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称号果园三万多亩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夏橙生产基地。

夏橙具有花果同枝,两代同堂的特点。每到仲春时节,夏橙花开,芳香四溢,整个湖区处处花开,处处闻香,长寿湖变成了独具魅力的“香湖”。

山、水、鱼、果,四美备于一身,决定了长寿湖的旅游价值。长寿湖旅游,正在快速崛起,逐渐成为长寿湖最大的产业。

1984年,长寿湖渔场决定开发长寿湖旅游。当时决定重点开发高峰岛和浴宾岛。

旅游业由谁来承办呢?当时渔场决定,由园艺分场承办旅游。于是游船开始出租,浴宾岛天然泳场业。

1985年3月5日,重庆市长寿湖旅游公司成立。

1992年,长寿湖风景区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7年,作为长寿湖风景区的标志景观“长湖浪屿”,被评为新的巴渝十二景之一,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

而今,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正在带来长寿湖旅游的深刻巨变。

一个集山、水、鱼、果为一身,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既有自然禀赋,又有人文底蕴,更有现代气息的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正在快速向我们走来。

水库变成了鱼海,荒岛变成了果园,湖区变成了景区,长寿湖正在华美转身。

前贤奠基,早驰嘉誉;盛世图变,再谱华章。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记起那些为长寿湖的发展变化付出艰辛努力的创业者——长寿湖上拓荒人。

                            201158

 

 

 

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