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英国,各居东西,相隔万里。
汉语与英语,根须相连,血缘相亲。
乍听起来,这种说法好像天方夜谭,难免让人大为惊讶,大惑不解。在好多人看来,汉语与英语,一如“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其实,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英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差别大,但与古代汉语却多有近似。主要表现在:
主谓倒置。如,“谁欤,哭者?”与I have already seen that film. So have I.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置于动词之前。如,“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与What did you say to your parents?
介词后置。如,“战于长勺”与There is a pair of shoes on the floor.
定语后置。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与She is reading something interesting;The woman crying in front of the tomb looks sad.
也许,英语与古代汉语语法结构上的近似,纯属偶然巧合,远远不足以说明两者的血缘关系。那么,汉语与英语真有血缘亲情吗?经验告诉我们,历史的真相往往隐匿于大众的视野之外,学术的真知常常尘封在冷僻的著述之中。
让我们再看看这些简单的例子吧:
石头,stone;砂石,sands;谷(物) ,corns;酱,jam ;狐,fox;模,model;砍,cut;壮,strong;长,long;哭,cry;飞,fly……
这些汉语和英语的基本词汇,在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素上,显示出相当的近似!
特别需要注意者,重庆方言也有与英语音义惊人相似的例子。如,重庆人说一行人、一队人,叫一lang(阴平)人,lang(阴平)与英语的line(成行、线条)音近义同;重庆人形容什么东西lang(阴平)长、lang(阴平)高,叫蛇为lang(阴平)巴几儿,lang(阴平)表长、很长之义,与英语音义相同。
那么,这些令人匪夷所思且半信半疑的结论,是采取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呢?
这得归功于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语源学。1786年,专攻梵文的英国语言学家威廉·琼斯发现希腊语、拉丁语、梵语和波斯语有着相似的词源。随后的研究表明,这些有着相似词源的语言还包括日尔曼语族、斯拉夫语族、亚美尼亚语族、阿尔巴尼亚语族和吐火罗语等印欧语系的语言。
这个研究结论,仿佛是语言的DNA鉴定,突然之间打破了遥远的时空阻隔,把英语和汉语的关系拉近了一大步。日尔曼语族是古英语(大致从公元5世纪中叶到12世纪中叶)的直接源头,这是人所共知的史实。吐火罗语(曾经流行于中国新疆境内的焉耆、龟兹两个古国)、梵语、波斯语与汉语曾有很深远的关系,中国学术界早有定论。
于是,汉语与英语的血缘关系变得隐然可见,激起了中国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汉语-印欧语同源,这是语言学家通过比较汉语与英语等印欧语系语言原始词汇的音素异同后提出的理论。谈济民《汉英词汇的近源探秘》,周及徐《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是中国在这个研究领域的代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和英语并非毫无关系,上古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根部显示出许多盘根错节的同源迹象,尤其是一些基本词汇更是呈现出一种渊远流深的血缘亲情。
无疑,这是对中国主流学术观点的严重挑战。因为,多少年来,国内学术界多数人主张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汉藏语系是独立于印欧语系之外的。挑战权威,否定旧说,往往伴随着激烈的争论。难怪,有人对此提出质疑,甚至斥为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