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楼主旧体诗试说
李永明
还珠楼主的旧体诗,目前已经收集到者总共38首,其中建国前11首,建国后27首。不过,这个数据显然不够全面,还珠楼主应当还有更多诗作,如1931年因婚姻风波坐牢时曾经创作绝句十首发表于各报,这些作品还有待于进一步搜寻发现。
还珠楼主的旧体诗创作,集中在上世纪的两个时段:一为三十年代初中期,正是还珠楼主武侠小说创作初告成功好评如潮之时;一为五十年代中后期,还珠楼主随中国文联组织的作家艺术家西北参观团赴大西北访问前后。两个时段之间长达二十年之久,还珠楼主因忙于小说创作,均无暇顾及吟哦之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的本质,是记录内心世界的文体。纵观还珠楼主的诗章,建国前主要为赠答之什,建国后主要为游历之篇。这些作品,往往因性情而发,由志意而兴,其襟抱之雄奇、人品之醇厚、气度之超迈、性情之侠义,均历历跃然于清词丽句之间,吾人读其诗,宛如仰其音容,亲其笑貌,见其风骨。
有性情之人,必有性情之诗。还珠楼主素为性情中人,其旧体诗确为性情之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还珠楼主的性情之作,不仅是其文学成就之一部分,而且是其内心世界的忠实记录,无疑是研究还珠楼主之重要参考。基于此,本文拟选其建国前旧作,依照创作时序,考镜原委,探究神髓,权作抛砖,引玉方家。
一、赠傅宜生将军
宏正夙能通左传,临淮暇辄读班书。
危城援绝军心固,坚壁谋深敌患纾。
渐觉江淮喧草木,争思钟鼓飨鶢鶋。
姓名三月闻天下,儒将如公誉岂虚。
单骑犹传诣垒时,将军飒爽发英姿。
恢弘庙略三囊矢,释尽兵权一酒巵。
迅似急雷难掩耳,转呼降卒感沦肌。
修期露布承家学,功业终看竹帛垂。
傅宜生,即傅作义(1895.6.27-1974.4.19),字宜生,著名爱国将领,1928年6月后,任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还珠楼主曾任其中文秘书。这两首作品,发表于1932年3月23日之天津《天风报》副刊《黑旋风》。是年3月9日,伪满洲国在长春举行成立大典,日军着手准备向关内进攻,先头部队已经抵近热河一线。时傅作义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军长兼第七十三师师长,绥远省主席。面对“九一八”之后的军事形势,傅作义一方面通电全国呼吁坚决抗日,一方面积极“移民实边,发展生产,巩固国防”,率军坚守整个华北的北大门。
第一首之前两句“宏正夙能通左传,临淮暇辄读班书”,赞扬傅作义腹有书卷,儒将风范。宏正,即田宏正(据《唐会要》、《全唐文》),又作田弘正(764-821年),唐朝中叶藩镇,先后任魏博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等职,唐宪宗因其扫平叛乱,忠于朝廷,遂赐名“弘正”,隐含弘扬正道之义。平素嗜学,建藏书楼聚书万余卷,通晓《春秋左氏》,常和僚佐谈论史事以为借鉴。临淮,指唐朝大军事家李光弼(708-764年),安史之乱后,先后任河东节度副使、朔方节度使、河北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代宗 宝应元年(762年),因其曾镇守临淮(今安徽盱眙北),被进封为临淮郡王。《新唐书》称其平息安史之乱“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且“好读班固《汉书》,异夫庸人武夫者。”傅作义早年就学熟读《左传》,戎马闲暇好读《汉书》,背得滚瓜烂熟,每能学以致用,有古儒将风。还珠楼主把傅作义与田宏政、李光弼相提并论,足见傅作义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之高,这也许就是还珠楼主曾经成为傅作义记室的因缘之一。
三四两句“危城援绝军心固,坚壁谋深敌患纾”,承接首两句,以涿州之战为案例,继写傅作义的赫赫战功。危城,危急的城池。坚壁,坚固的城墙。纾,化解困局。涿州之战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城市攻防战中的著名一役。1927年10月,为实现南北统一,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傅作义奉令孤军深入,突袭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咽喉涿州(隶属于河北保定),在一无供给、二无援军情况下,稳住军心,善谋策略,英勇顽强,殊死搏斗,击溃奉军连续七个回合的进攻,以不足万人之师牵制奉军五万之众,时间长达三个月之久,最终迫使奉军放弃攻城。这一战事,是整个北伐战争的最后一战,其直接结果是加速了北洋军阀政府的垮台。作为始而攻城、进而守城的主帅,傅作义从此一举成名,其能攻善守的军事才干获得举国公认。
五六两句“渐觉江淮喧草木,争思钟鼓飨鶢鶋”,转写内战始息,全国统一,张作霖不计前嫌,反而延揽傅作义,施以隆礼,许以高位。渐觉,日渐感受到,主体是傅作义。江淮,长江、淮河地区,代指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江淮大地。喧,本义为喧嚣,此处指草木茂盛生机勃发。争思,不曾料到,主体仍指傅作义。钟鼓,古代礼乐器,指鸣钟击鼓,举行仪式。飨,繁体字作“饗”,指用酒食招待客人。鶢鶋,音yuán jū,古代凤类神性海鸟,此处喻指傅作义。唐人胡曾《咏史诗》:“因笑臧孙才智少,东门钟鼓祀鶢鶋。”近代诗人黄咏雩《浪淘沙•鲁中怀古》有“国人钟鼓飨鶢鶋”的句子。涿州之战奠定北伐战争之胜局,江淮大地呈现无限生机,南北统一在望,国家呈现中兴气象,此所谓“渐觉江淮喧草木”也。涿州之战后,张作霖在北京中南海大元帅府设宴招待傅作义,并许以指挥方面军一职,为傅作义始料未及,此所谓“争思钟鼓飨鶢鶋”也。
结尾两句“姓名三月闻天下,儒将如公誉岂虚”,对傅作义再申赞誉,表彰其三月守城之战绩,肯定其一代儒将之风范,作为全诗的结束。
第二首之前两句“单骑犹传诣垒时,将军飒爽发英姿”,赞美傅作义孤军远赴涿州、攻陷奉军阵地的壮举,高度评价其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和足智多谋的儒将风采。单骑,指傅作义的远征孤军。诣垒,指攻入敌阵。涿州之战进行之时和结束之后,国内舆论对傅作义好评如潮。犹传,言傅作义守城之功,至今仍然口碑载道,足见傅作义对国家统一贡献之巨。
三四句“恢弘庙略三囊矢,释尽兵权一酒巵”,称赞傅作义的雄才大略,批评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恢弘,发扬光大,弘字,此处作补语,与下句的“释尽”相对。庙略,安邦定国的谋略。三囊矢,指五代后唐太祖李克用(856—908年)临终时赐其子李存勖(885-926年)三支箭,而李存勖盛以锦囊作战的典故,表明傅作义驱除倭寇之决心。接着巧用“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再加上“释尽”二字,批评国民政府放弃抵抗,让众多将领空怀壮志,徒负奇略,而惨睹国土沦丧。
五六句“迅似急雷难掩耳,转呼降卒感沦肌”,再写傅作义突袭涿州时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孤军远征如神兵天降,转眼之间即俘获者众,让人极受震撼,感受异常深刻。感沦肌,是感沦肌髓、感沦肌骨的略写,沦,有浸没之义,引指战斗场面令人刻骨铭心。傅作义率领军队从山西出发,巧妙绕过奉军的防线,悄然降临涿州城下,一举夺城,奉军惊恐,确有“迅似急雷”之势。
结尾两句“修期露布承家学,功业终看竹帛垂”,对傅作义既作肯定,又寄厚望。修期,是北魏名将傅永(434—516年)的字,傅永二十岁始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孝文帝称赞说:“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露布,不封口的文书,特指檄文、捷报等紧急文书,这里借指傅作义在绥远主席任上号召抗日的通电。功业,指功勋与事业。竹帛,指史册。终,终究。这两句意思是说,傅作义的抗日通电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之情,实受傅家传统的影响,坚信傅作义抗日必会建立功勋,终将青史留名。
还珠楼主入幕傅作义时,正值涿州之战刚过,故对战况多有了解,且对傅作义的雄才伟略当有直接之感受。“九一八”事变之后,面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国土的日渐沦丧,年方而立的还珠楼主心有不平,殷忧不已,故赠诗自己的老长官傅作义,以赞颂傅作义为由,表达自己的抗日主张,拳拳爱国之心于斯可见。
二、鲖阳留别张使君
臂鞴脱去朔风飏,意冷中原会猎场。
健翮幸存吾已足,九霄无际任回翔。
酒阵诗坛自一军,笑他绛灌太无文。
相逢不待青梅熟,好为苍生问使君。
动如天马静如斋,谁识当前一士佳?
起看斗南森剑气,干将岂便久尘埋。
半生误解古人书,潦倒乾坤一蠹鱼。
酒胆琴心收拾却,长卿自是慕相如。
这组题为《鲖阳留别张使君》的诗,总共四首,1932年12月18日发表于《天风报》副刊《黑旋风》。鲖阳,河南新蔡县旧称。使君,本指州郡长官,亦可作县官尊称。张使君,指河南新蔡县长张警吾,陕西三原县人,于右任弟子,学识极丰富,于书无所不读,曾在天津《大公报》主编《儿童周刊》,署名大孩子,后在天津警备司令部任职,与还珠楼主成为至交。1931年始任河南新蔡县县长,后任陕西三原县县长兼教育局局长。
1931年初夏,还珠楼主接受张警吾之邀请,任其辅佐,随后同往新蔡,“客乡佐治,留滞三月,始得云归。”张警吾在县长任上,励精图治,为民间所爱戴,有好官之目。还珠楼主离开新蔡回天津之际,张警吾置酒祖饯,席间慷慨论及县政兴革,誓言将以绝大毅力,与民更始,闻者动容,还珠楼主遂留诗纪别。
第一首之“臂鞴脱去朔风飏,意冷中原会猎场”,写作者离开军旅生活的喜慰与告别新蔡时的心情。臂鞴(音Bèi), 应为臂韝(音gōu ),因此处臂鞴之“鞴”,为一仄声字,于诗律不合。臂韝,即臂套,用皮制成,射箭﹑架鹰时缚于两臂束住衣袖以便动作。此处表面看是脱去皮制之臂套,实指离开军中书记之职,因臂套之于衣服,犹如佐属之于主帅。还珠楼主与张警吾,皆曾就职于武当警备司令部,故此处提及“臂韝”。会猎场,围猎场所,实指当时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这两句意思说,在秋风乍起之际,辞别看似风光的军中幕僚之职,原因是自己对军阀争夺、鱼肉百姓早已失望,对从军生活心灰意冷,已经毫无兴趣。“健翮幸存吾已足,九霄无际任回翔”,言自己历经坎坷,终于离开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军界,可谓全身而退,对此已经心存满足,相信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好似九霄之无边无际,可以任由自己展翅翱翔。回翔,盘旋而飞,形容飞翔之自由自在,全无拘束。其实,此诗既在说自己的心情,也在代说张警吾的想法。
第二首之“酒阵诗坛自一军,笑他绛灌太无文”,是对张警吾豪放性情和文学造诣的赞美。意谓张警吾喝酒豪爽,诗才纵横,自成一家,不像别的官员,只重权势,胸无点墨,显然对其政绩颇有期许。绛灌太无文,源自“绛灌无文”的典故,绛灌是汉初绛侯周勃与颍阴侯灌婴的并称,两人均佐汉高祖平定天下,建功封侯,但却都起自布衣,鄙朴无文,曾谗嫉陈平、贾谊等。当时“新邑久苦污吏,张君承苛政之后,虽梗于军人,志事弗应,一切均本良心而行”,可见绛灌无文之典,实有所指。“绛灌”之前加上“笑他”二字,颇有鄙夷之意。“相逢不待青梅熟,好为苍生问使君”,言彼此感情深厚,不用青梅煮酒而论英雄,可以不拘礼节,直奔主题,讨论政事,泽惠百姓。
第三首的主旨,是对张警吾的赞许和鼓励。动如天马,言办事果断,行动快捷。静如斋戒,指沉静善思,心有主见,不受外扰。然而,如此干才,似不为当道所认识和欣赏,这显然是在为张警吾抱不平。
“起看斗南森剑气,干将岂便久尘埋”,是在告慰张警吾,既然怀瑾握瑜,终当大用。斗南剑气,用“丰城剑气”的典故,说明张警吾的才华已经显示出来。干将,古代良剑名,比喻杰出人才。既然干将埋于尘土,龙光可以射于斗牛,那么贤杰沉于下僚,也一定会有奋翼高飞之时。
第四首之“半生误解古人书,潦倒乾坤一蠹鱼”,言读书半生,都是一知半解,不得要领,这是作者的自嘲。蠹鱼,原是蚕食书纸的小虫,蚀书满腹,却食而不化,比喻书生迂腐,虽饱诗读书,却不知变通,以致人生颠蹇,屡遭挫折。“酒胆琴心收拾却,长卿自是慕相如”,意谓自己潦倒江湖,豪气柔情,不复当年,但不管自己境遇如何,对昔日老友始终都会像当年司马相如对蔺相如一样仰慕有加。西汉大赋家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赵国名相蔺相如而改名司马相如,“长卿自是慕相如”本此。
三、赋谢桐庵先生赠古玉碟
黄金不再斯文买,卖到长门亦枉然。
满地江湖家措大,几人剩得卖文钱。
谈狐说鬼原无际,袖剑吞丸亦子虚。
毕竟未能脱科臼,闭门补读十年书。
宽将礼数竟先施,绝世琅玕赠我时。
比似柳韩酬唱日,盥薇后读退之诗。
这组诗三首,1933年5月12日发表于《天风报》副刊《黑旋风》。标题《赋谢桐庵先生赠古玉碟》,表明作者赋诗的目的是向赠送古玉碟的桐庵先生致谢。诗的前面原有一段序言,交待桐庵先生为近代收藏汉玉的名家,且诗古文词并皆精妙。自《蜀山剑侠传》发表后,与还珠楼主多次通信而订交。桐庵先生主动前去拜访还珠楼主,特送上古玉碟一枚,血沁殷然,稀见之品,还珠楼主欣喜之余,特赋诗答谢。
第一首全是还珠楼主的自谦之辞。西汉武帝时,陈阿娇为皇后,因没有生育儿子,被冷藏于长门宫。她看到马相如的《子虚赋》文采瑰丽,就送去一千金请他写了一篇《长门赋》,汉武帝读赋而醒悟,就重新加宠于她。“黄金不再斯文买,卖到长门亦枉然”,是说自己的小说没有多大价值,更远远没有司马相如赋的魅力,花钱购买,纯为枉然。“满地江湖穷措大,几人剩得卖文钱”,是说由于自己的文章不值钱,因此稿费收入微薄,家里没有多少馀钱。穷措大,是旧时对贫寒读书人的轻慢称呼。可能是桐庵先生对还珠楼主作品“迭奉惠书奖饰”的缘故,还珠楼主特别做出了这番的答复。
第二首依然是还珠楼主的自谦。“谈狐说鬼原无际,袖剑吞丸亦子虚”,是说自己的作品谈狐说鬼,全都不着边际,袖剑吞丸,尽是子虚乌有。“毕竟未能脱科臼,闭门补读十年书”,是谦称自己的作品,都是因循老套路,没有什么创新突破,如果真要写出水准,还得闭门十年,苦读经典,弥补缺失。
第三首主要是对桐庵先生情义之殷和文章之佳的赞赏。“宽将礼数竟先施,绝世琅玕赠我时”,是感谢桐庵先生竟然主动对自己赠与厚礼,特别是赠送绝世珍宝古玉碟。琅玕,玉石,此指古玉碟。“比似柳韩酬唱日,盥薇后读退之诗”,是说桐庵先生文章高古,自己必须毕恭毕敬拜读。比似,好似,如同。盥薇,意为用蔷薇露洗手,表示极度的恭敬。史载柳宗元得韩愈所寄诗,先以蔷薇露灌手,熏玉蕤香后才打开拜读,并说“大雅之文,正当如是”。还珠楼主借韩柳之谊,用“盥薇”之典,来表达对桐庵先生的谢意,显然是一种发乎内心的特别敬重。
四、微笑集之自家一页
君才切莫虑图穷,腰佩龙吟气吐虹。
早识文章传海内,偏留肝胆照云中。
匡时力破书生腐,体国心精治术工。
漫道连衡夸战国,秦仪终不是英雄。
此诗发表于1935年2月28日的《天风报》副刊《黑旋风》,见于还珠楼主散文《自家一页》之中。1931年10月10日,还珠楼主因与孙经洵的婚姻风波,被天津地方法院收押,关押时间达45日之久。在押期间,百无聊赖,时与难友占卜为乐,遂书下“旧日律诗一首”。其中“偏留肝胆照云中”一句后有作者原注“时余与友同在山西”。据此,则此诗创作之时间,应该在作者坐牢之前,且赠诗的对象应该是同游山西的友人。
开头两句“君才切莫虑途穷,腰佩龙吟气吐虹”,是对友人才具的嘉许和前途的鼓励,大意是说你胸负韬略,气度豪迈,完全不用担心没有前途。途穷,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龙吟,指宝剑,王嘉《拾遗记》载:“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气吐虹,犹言吐气如虹,形容友人胸襟雄奇,气质不凡。
“早识文章传海内,偏留肝胆照云中”,承接开头两句,申说友人之才华,赞美其投军边塞的风骨。此公文章早为海内所传颂,则才华出众,自不待言。复披肝沥胆,从军云中,则其儒者效命疆场的形象诚属可嘉。早识,表明文章出名早;偏留,表明从军决心大。云中,地名,指今内蒙南部、山西北部一带,历来是中原政权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边塞。从还珠楼主“时余与友同在山西”的原注看,还珠楼主此时亦在军中,军中主帅很可能是傅作义,还珠楼主从1928年年中始任傅作义中文秘书,山西乃傅作义的防区,还珠楼主任职期间当有山西之行。
“匡时力破书生腐,体国心精治术工”两句,赞赏友人有治世之才。匡时,匡正时弊。书生腐,指书生迂腐,不谙时务,不切实际。体国,治理国家。根治时弊,力破书生迂腐,报效国家,精通治理之术,这无疑是对友人才具的极高评价。
“漫道连衡夸战国,秦仪终不是英雄”,以苏秦、张仪作比,赞叹友人才干之出众。漫道,不要称道。连衡,战国时纵横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称为连衡,与苏秦之劝说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相抗衡。秦仪,指苏秦和张仪。这两句意思说,不要称道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等游说之辈,不过是玩弄小聪明、玩弄嘴皮子的游说之士,根本称不上英雄豪杰,与友人的匡时之力、体国之心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五、雪夜寄潜楼
相思徒抱千回意,契阔曾无一纸书。
深语恐妨忧国病,漫言还苦致情疏。
颠风挟海为呼啸,密雪穿帷废扫除。
此际忍寒愁不寐,知君北望更踌躇。
此诗是还珠楼主甲申(1944年)六月抄赠给友人鹤年先生的作品,创作时间应该在此之前。从标题和内容看,此诗应该是还珠楼主抵达北方之后,于大雪之夜写给南方一个叫潜楼的朋友的。
“相思徒抱千回意,契阔曾无一纸书”,写分别已久,时在念中,却懒于动笔,不曾函告别后一切,隐含有久疏问候的抱歉之意。契阔,久别也。律诗首联对偶,为杜诗之常法,此二句虽为对偶,但并不让人感觉刻意求对,雕琢之功寓于自然之中,实为难得。“千回意”与“一纸书”,不仅字面相对,且有情绪之矛盾与逻辑之对立。既然相思千回百转,何以竟无一纸问候,里面似有难言之隐。留下如此悬念,读者必然急欲求解,这正是此诗布局的妙处。
“深语恐妨忧国病,漫言还苦致情疏”两句,从开头的矛盾和悬念处着眼,对相思甚深却久无函告的原委做出解释。深语,犹深谈,指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恐妨,害怕妨碍。忧国病,忧虑国家的弊政,国病,是一个词,源自黄山谷“种萱盈九畹,苏子忧国病。”漫言,随便说话,不得要领,与“深语”相对而言。还苦,又因某种情况而苦恼。致情疏,导致感情变得日渐疏远。情疏,与“国病”相对。这两句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迟迟没有写信问候,主要是担心布诚深谈会分散你忧国忧民的心思,如果随性写信做个样子,又担心导致我们之间感情反而变淡。如此解释,全为对方着想,可见双方情感之笃。
“颠风挟海为呼啸,密雪穿帷废扫除”,写自己生活环境之恶劣,委婉地告诉友人自己的处境还不如对方,巧妙地把自身境遇的介绍与久不通信的解释融为一体。颠风,狂风、暴风也。挟海,挟持大海,形容风力之强大。为呼啸,发出猛烈的声音。呼啸,此处用作名词。密雪,密集的大雪。穿帷,穿透门窗的帷幔,形容雪特别大。宋人有“风回雪急巧穿帷,黄竹歌残更敛眉”(虞俦《次韵记别程帅谷城旅梦》)和“挑灯旋拂穿帷雪,揽辔还禁逆帽风”(陈造《赋雪》)的句子。废扫除,放弃扫除庭院,形容风雪太大,也反映出自己无心洒扫的愁怀。行笔至此,友人不仅对作者久疏问候之原委完全了解,而且还会因作者的处境而顿感担忧,纵使从前有些许误会,也会涣然冰释。
“此际忍寒愁不寐,知君北望更踌躇”,写自己境遇之愁苦与友人情谊之殷厚。忍寒,由生活之潦倒而暗示际遇之落拓。愁不寐,说明前路尚无转机,愁绪萦怀,以致夜不能寐。由于自己境遇不佳,前途堪虞,因而友人定会为自己担忧,举目北望,肯定也是愁眉不展。踌躇,心情沉郁。“知君北望更踌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是从对方角度写双方的感情,让人觉得更加真切。杜甫《望月》“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歌本来是内心痛苦时的宣泄,快乐时往往难有佳构。中国古人强调“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西方诗论家曾言“诗歌是述说最忧伤的思想的,好诗有时是纯粹的眼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纵观此诗,既有际遇之感怀,复有友情之珍重,情发乎中,借景抒情,情中说理,理随情往,尤其在考究的字句与婉转的韵律之间,充溢着愁肠百结之怀,缠绵悱恻之韵,多玉溪之深挚,似杜老之沉郁,诚为还珠诗作之冠冕,古典律诗之佳构。还珠楼主旧体诗章,实可观止于斯篇。
2014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