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贵州旅游业围绕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和建设旅游大省的发展目标,以立体交通格局形成为契机,以100个旅游景区建设为抓手,与时俱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加快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步伐,全省旅游业呈现环境优化、实力增强、转型加快、带动有力的良好局面。
“十二五”前4年,我省旅游业主要指标以年均23%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2015年全省接待游客可实现3.6亿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可达3500亿元左右,分别是2010年的2.79倍和3.3倍,旅游业主要指标综合排位列全国15位,实现建设旅游大省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呈现投资提速、主体壮大、实力增强的良好态势。2013年实施“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以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累计签约建设项目477个,签约金额2063.09亿元,到位资金622.95亿元,完成投资689.71亿元,建成旅游项目2018个。“十二五”期间,全省5A级景区从2家增至4家,4A级以上景区从18家增至61家,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3家。旅行社从260家增至356家,星级酒店增至349家,旅游客运车辆增至1500余辆,持证导游突破1.2万人。
发展环境形成合力凝聚、优势彰显、环境优化的良好氛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我省组建贵州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把旅游业作为守住“两条底线”的战略选择和全省转型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把旅游景区建设纳入“5个100工程”重大平台统筹推进,把智慧旅游云作为全省首批“7朵云”之一加快建设,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全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资金增加到4亿,凝聚起推动旅游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显著改善和优化了旅游发展环境。
带动效应彰显拉动强劲、支撑有力、贡献突出的产业特征。2014年全省共实现旅游增加值78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至8.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增至18%左右,旅游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10.5%左右,旅游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强化,对服务业拉动作用更加显著。在全省1630个村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517个村寨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20个,2014年全省乡村旅游收入550亿元,带动社会就业234万人,受益人数超过470万人,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全省同步小康进程。80个景区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示范小城镇和城市综合体互融互连互通,产业联动和集群效应进一步强化。
时代的脚步已经跨入“十三五”,省委、省政府精心谋划贵州旅游的未来愿景,提出打造“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品牌,多彩贵州再次扬帆起航,驶向建设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的新蓝海。(记者 张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