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7日,一个不同寻常的周末。久违的阳光,穿过宽大的窗棂,映入重大国学教室内。一堂《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带领学员们走入中国古典诗词的亮丽风景,让大家享受了一次“美的历程”。
这堂别开生面的诗词鉴赏与写作课,授课老师就是重庆知名文化人、资深媒体人、诗人、辞赋家、重大国学导师李永明先生。
诗风词韵养真淳
与通常的诗词教学不同,李永明先生的诗词教学,特别注重对诗词中蕴含的“感发生命”的捕捉和诠释,让学员在赏读古人名篇佳构的审美活动中,既能受到艺术的感染,又能得到性情的陶冶,从而实现人格的升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是《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诗句。本来,这首诗的主题是写爱情的,从写作艺术上看,具有意象、韵律、色彩、情韵、口吻之美,王国维曾经评价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可是,李永明先生在讲解这首作品时,却揭示出了作品所包孕的更加丰富深刻的内涵。诗中主人公对爱慕的女子始而“溯洄从之”,继而“溯游从之”,表现出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这与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和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种顽强精神,恰好可以转化到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上,成为实现个人抱负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李永明先生时常引用清人谭献的名言,强调这种诗词鉴赏方法的必要性。许多学员反映,这种解读诗词的方法,一下拉近了古典诗词与读者的距离,让人豁然开朗,眼前一亮,能够直观感受到古典诗词所蕴含的巨大气场。
对于古典诗词的当代价值,李永明先生别有会心。他反复强调,诗词鉴赏,不能只满足于理解原意,而关键在于能够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把古人的精神能量转化成自己的精神能量。李永明告诉学员,诗词鉴赏应该着眼于三个重点。一曰品志的修养。通过诗词鉴赏,达到陶冶情操、开阔胸襟、修养心性、涵养气质的目的。二曰能力的提升。通过诗词鉴赏,提高个人的文艺鉴赏、事物观察、思维联想、主题归纳、文字锤炼水平。三曰事业的推助。用古典诗词中的精神力量激励自我,树立远大目标,实现个人理想。
彩笔凌云意纵横
诗词和楹联的写作,是李永明先生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李永明看来,诗词和楹联写作,是中国古时读书人的基本功夫,作为国学班学员,应该具备诗词和楹联的写作能力。
要做好诗词和楹联写作的教学,首先必须自己要有诗词写作的实践。这正如前人所说,“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
在课堂上,李永明先生经常引用自己的作品现身说法,让学生感觉到,诗词创作既可以循门而入,也可以破门而出。
沧溟浩渺负殘阳,半是青苍半是霜。
云影波光浑一色,始知万象入微茫。
这首创作于飞机之上的《空中俯瞰太平洋》,从空中所见的景观入手,写出了自己“始知万象入微茫”的人生感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万顷沧溟衔远天,一壶琼岛耸重檐。谁家素手抚鸣弦。
试拏轻舟寻彼岸,为听清曲赏眉弯。讵知涛涌断崖边。
这首《浣溪沙》小词,初看显然是写对一个女子的追求,但李永明先生强调,这只是表面现象,此词实际是运用屈原楚辞的香草美人手法,抒写个人对目标追求的艰辛,听课的学员这才恍然大悟,深感中国古典诗词确实无穷魅力。
一湖吐奇光,水铸魂魄山藏气韵;
四季飞壮彩,鱼如阵行果满林冈。
这是描写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一幅楹联,此联不仅对仗精工,而且突出了长寿湖山青水秀,鱼鲜果美的魅力所在。
心源化古今之妙;佳境在有无之间。
这是为一位书画家的作品展览题写的对联。上联赞扬书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功夫,下联赞赏书画作品达到了“有无之间”的境界。
李永明先生曾任长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重庆商报总编辑,重庆新闻中心主任等职,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对诗词、楹联和辞赋的创作,都不曾间断。《重庆诗词》杂志曾经发表过他的诗词专辑,“中国骈文网”曾经为其建立个人辞赋文集(当时全国不过五十人,其中重庆二人),多篇辞赋已经镌刻立碑,特别是《天生三桥赋》、《长寿赋》、《长寿湖赋》、《福村赋》、《医园赋》、《聚商赋》、《凤鸣山中学赋》、《法官铭》等,受到广泛好评。
大师亲炙忆当年
学术界有个传统,强调师承。谈到诗词鉴赏和写作的师承,李永明无疑是十分幸运的。
听过李永明讲诗词鉴赏和写作的人,都会认为他是哪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其实,李永明并非中文系毕业,而是四川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
1979年,刚满17岁的李永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历史系。在这里,年轻好学的李永明遇到了他终生难忘的恩师缪钺先生。
缪钺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史大师,具有文史兼擅的学术特色。先后执教于河南大学、浙江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唐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等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的顾问,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缪钺先生是国内罕见的文史双栖的大师,虽然是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却以古典诗词的鉴赏与写作见长,在国内学术界有重大影响。李永明考入四川大学不久,就有幸成为缪钺先生的入室弟子,从此受缪钺先生文史兼长学术特色的影响,坚持文学和历史兼修,尤其在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上,经受过严格训练。大学毕业后,李永明分配到重庆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任教,缪钺先生曾经写信鼓励其继续文史研习。后来,李永明考取了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生,导师正是缪钺先生。
在四川大学期间,李永明还受到另外一位学术大师叶嘉莹教授的沾溉。叶嘉莹是享誉海内外的古典诗词专家,因与缪钺先生合作撰写《灵溪词说》,得以长住四川大学并讲授古典诗词。叶嘉莹讲授古典诗词,强调诗词中“兴发感动”的生命元素,注重中西文化结合解读作品,在诗词鉴赏上多有创获,给了李永明很多有益的启发。
李永明感慨,一生能够受到两位学术大师的指导,诚属不易,为此,个人对诗词的鉴赏与写作,更多了一份感情,也多了一份责任,特别希望能够有机会把自己从大师身边学到的东西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