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众志城城”并非成语误用

来源:本站    添加时间:2009-11-05

熊笃先生《巴蜀中学赋》中,有“众志城城”的句子,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和专家的关注。但大家的讨论,多纠缠于成语误用或者笔误,没有接触到要害。

细读原文,发现这并不是什么成语的误用或者笔误。

众志城城”的使用,是为了满足文章的对仗要求,乃有意为之。《巴蜀中学赋》作为一篇辞赋,讲究对偶,是基本要求。人气森森,虽千难而何患;众志城城,纵万里以犹恬”。这是一个对偶句,“城城”与上联首句“森森”相对。因而,说成语用错了,或者笔误,都是不准确的。

那么,“众志城城”的用法,到底哪里不妥呢?初步看来,至少有三。

一是对仗平仄不规范。按照对联的要求,象这种前四后六式结构的对联,如果上联首句结尾是平声,后句结尾就应为仄声,相对应的,下联首句收尾则应为仄声,后句收尾应为平声。如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本联,上联首句收尾“森森”,是平声,则下联首句收尾应为仄声,而此处用“城城”(阳平)对“森森”,于对联的平仄要求不合。当然,早期骈赋对于对仗的要求没有这么严格,但随着对联兴起,这个问题就日趋严格了。如昆明大观楼长联》上联开头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与下联开头之“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收尾字的平仄都是严格相对的。

二是城城”含义不确定。对联的要求,上下联之间必须是相同词性的词汇相对。如黄山谷《快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即是。“人气森森”之森森,既然为形容词,则下联“众志城城”之城城,其词性也必然是形容词。就是如有人所解释的那样,城城叠用是为了加重语气,那也依然只能是形容词。那么,城城可以作形容词吗,如果可作形容词,又当如何解释,这显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城是一个名词,没有作形容词的情况,虽然汉语词性不断变化,但城城是否可以活用为形容词,不能不说还是一个问题。

三是“森森”的用法欠妥。 “人气森森”,从前后文看,是要称颂学校人气之旺。森森作为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气之旺,似乎不妥。森森,从造字方法看,显然指的是树林茂密。如大家熟悉的杜甫名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就是用的本义。“森森”常见的阴沉可怕、阴暗寒冷等义,则是从树林的阴暗寒凉引申而来的。“人气森森”,解释为人气如树林之茂盛,显然不大合适,至少不是理想的搭配。如用“森森”的引申义来解释,那就更为不妥了。其实,此处改“森森”为“蒸蒸”,又何尝不可。

     严谨,是治学之本;晓畅,是文章之本。这个问题,让人想到当前的文风问题。文章要方便阅读,故选词造句,宜准确而忌含混。古来广为传诵的名篇,多为平白晓畅之作。学校写赋,刻于校园,目的是激励师生,故作者应该多考虑受众需求,文章应该尽可能准确,免生歧义。人气森森,虽千难而何患;众志城城,纵万里以犹恬”。短短20个字,瑕疵不少,异议纷起,却高悬于名校之门,不能不引人反思。  

                                                                                                                                            2009115

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