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寺:菩提之名何其多

山与寺:菩提之名何其多

山与寺:菩提之名何其多

菩提山文化旅游景区的打造,是长寿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标志性项目,而菩提山的佛教文化内涵和菩提寺的达摩道场定位,则是这个景区的核心吸引物。

然而,有一个问题似乎尚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菩提山和菩提寺的名称,并非长寿的独占物,放眼中国,叫菩提山的山,叫菩提寺的庙,数量委实不少。而且,这些菩提山和菩提寺,也在积极打造之中。

了解这一现象,对于做好长寿菩提山和菩提寺的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传播,在众多菩提山和菩提寺品牌中,提升长寿菩提山和菩提寺的品牌价值,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菩提山文化旅游景区的战略意图,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长寿之外菩提山

在中国,到底有多少座菩提山,目前尚未看到可信的统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菩提山不只是长寿才有。

除了长寿的菩提山,重庆至少还有一座菩提山。位居武陵山深处的重庆酉阳县有个李溪镇,与周边南腰界、秀山毛坝乡、贵州省沿河县中界乡等十余个乡镇接壤,历来商气人气两旺,是酉阳县的南部边贸重镇,被誉为酉阳的南大门。该镇天台村有座菩提山,海拔1000余米,不仅曾经是佛教圣地,还是著名的中药材基地。

离重庆不远的四川省乐山市,也有一座菩提山,那就是五通桥菩提山。这座菩提山地处茫溪河畔,紧邻五通桥城市中心,山上森林覆盖率极高,林荫蔽日,山峰相连,层峦叠翠,登临山顶,五通桥城区景致尽收眼底。

江西省的菩提山,位于赣州市北面35公里处,雄踞于赣县五云 镇上丹村及赣州市蛤湖浚源之间,绝对高度460米,面积约6平方公里,与王母渡石林山、南塘麂山、田村宝华山合称为赣县四大名山。明朝大理学家王阳明巡抚赣南,曾慕菩提山圣名而来,看过圣山名寺后,在顶峰大观亭留题联对,赞菩提山:“俯章贡万家忧乐,视五云合户悲欢”。 1942年,蒋经国先生来此探景查林,以菩提山名撰联曰:“菩萨心肠,愿千家万户皆幸福;提携法旨,祝男女老幼永安康。”

广东省的菩提山,位于阳江县境内,是著名的菩提树育苗基地,又是著名的风电基地。

山西省的菩提山,位于长治市沁源县东北15公里,地处太岳山东麓,是一处省级风景区。

初步统计,目前全国菩提山至少有六座。如果从佛教文化角度看,长寿菩提山、乐山菩提山、赣州菩提山和长治菩提山,影响相对较大,而长寿菩提山的网络关注度最高。

天下多少菩提寺

菩提寺也不只是长寿才有,国内一些地方也有菩提寺,有的菩提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知名度高,远在长寿菩提寺之上。

很多情况下,叫菩提山的地方都有菩提寺。重庆酉阳李溪镇天台村的菩提山,曾经就有菩提寺。四川乐山五通桥的菩提山,也是因为菩提寺而得名,该菩提寺建于盛唐,比乐山大佛建成时间早50多年。山西长治的菩提寺,建于菩提山上,是以佛教为主兼容其它宗教为一体的综合性寺庙,始建于北朝西魏时期,其后唐、宋、明、清,历朝历代多次增修补建。

更多的菩提寺,则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而闻名远近。

河南省的菩提寺有两座。一座是镇平菩提寺,位于南阳市镇平县老庄乡杏花山东麓。依山而建,四重院落。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宋明两代重修。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扩建。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一座是唐河菩提寺。位于南阳市唐河县城的老城区,前身名曰泗洲院,约建于晚唐时期。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扩建后的寺院易名为菩提寺,具备“七堂伽蓝”的形制,即七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山门、佛殿、讲堂、方丈、斋房、浴室、东司(厕所)。这是佛寺向普及化、专业化发展的标志。

山东省的灵珠山菩提寺,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灵珠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属汉传佛教禅宗道场,清朝咸丰6年重修,民国31年二次重修,占地80亩,主殿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观音殿、舍利塔、钟鼓楼等,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是长江以北最大的佛教寺院。

浙江省的菩提寺,旧时位于杭州钱塘门外,现在位于杭州市北壁里潘阆巷。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97年),五代吴越王钱俶十四子、著名诗人钱惟演(公元977—1034年),将自己的家宅改为寺庙,命名菩提寺。现在杭州城里有菩提寺路,即因此得名。

上海的安亭菩提寺,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为孙权之母吴国太所敕建,距今已有1766年历史,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寺院之一。宋朝初年敕赐“菩提”匾额,正式更名为菩提寺。明朝文学家归有光在寺院东侧创办震川书院,带动寺院学风、禅风为之一震。清乾隆时期重修,立碑纪念,旧址为现安亭中学校址,号称良田千亩,极尽一时之盛。解放前后,寺院毁于战火,仅存破房数间,现已重修开放,成为上海重要的佛教圣地。

菩提山寺印度源

菩提山与菩提寺,在中国不少地方都有存在,但其根源却在印度。

印度的菩提山,全名叫钵罗笈菩提山(Pragbodhi),汉译为前正觉山,含义是释迦牟尼将证正觉之前先登此山修炼。这座菩提山位于古印度一个叫菩提迦耶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市境内。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与钵罗笈菩提山的故事。

释迦牟尼在森林中经过了非常艰苦的一段修炼过程之后,决心放弃一味的极端苦行并寻求真正的觉悟与解脱。就这样,释迦牟尼渡过位于王舍城西南的尼连禅河(Nairanjana)东岸,来到了钵罗笈菩提山,他看到此山非常幽静,于是便决定在此处入定直至证得正觉。他先登上了东北岗,刚刚到了山顶,大地就微微震动,山体也轻轻摇晃起来。这时,山神惶惧不安的对释迦牟尼佛说:此山非你成就正觉之福地,你若在此处入定开悟的话,这儿的一方土地将就会被震的陷下去,就连这座大山也将会倾覆。

听到山神所说的话后,释迦牟尼佛就从东北山头走了下来,在来到西南山半崖时,他看见那儿有间大石室。于是释迦牟尼佛就走進去开始打坐。谁知他刚一坐下,地与山又象他在山顶时那样震动摇晃起来。这时天空中传来神的声音说:此非如来成正觉处,自此西南十四、五里,离您苦行处不远的地方有颗菩提树。去那颗菩提树下打坐开悟最为好。释迦牟尼佛听到此言就起身,在诸护法天人的引导下来到了菩提树下,并最终经过四十九天的入定而开悟成佛。

释迦牟尼打坐静思并最终成佛的菩提树,原来只是方寸之地,如今已发展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最主要的建筑物是大菩提寺,高约50米,形如金字塔。大菩提寺最早是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现存的寺历史可以追溯道公元5世纪到6世纪,是与佛陀生前生活紧密联系的四个圣地之一。寺东大门前有一石牌坊,大门两旁则为佛龛,龛内及寺内大殿供有贴金佛像。寺西侧是著名的大菩提树,树下有一金刚座。相传释迦牟尼就是在这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成佛的。周围有中国汉地及西藏地区、日本、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佛教组织和僧人修建的寺院。附近有村女善生供奉乳粥遗址和释迦牟民留影窟遗址。

中国古人对古印度释迦牟尼成佛地钵罗笈菩提山和大菩提寺的记载,影响最大的恐怕是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了。从唐朝开始,菩提山和菩提寺的名称屡屡见于记载,或许与《大唐西域记》的广为传播有关。

2013年9月19日

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