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山古诗集锦

当前位置:首页 > 菩提山古诗集锦

菩提山古诗集锦

菩提山古诗集锦

菩提山,历来是长寿的屏障,堪称长寿镇山。其雄奇气象,静穆禅风,辉煌圣灯,神秘传说,构成了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的壮美景观。几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纵目,感物起兴,逸兴遄飞,诗兴大作,挥毫写下了众多诗作。在菩提山人文旅游景区打造之际,重新阅读这些名篇佳什,对于我们了解菩提灵山的独特魅力,可谓不无裨益。以下选录的作品,是历代文人雅士题咏菩提山的精华,为便于阅读,对作品典实做了简易注释。

1、更菩提寺为晶山寺并序 明 戴 锦

正德丁卯春二月游菩提山寺,锦以吾邑近郊二山,东曰皛山,西曰菩提,山高势雄,群峰在望。吾思东则日出而光临之曰皛,西则日入而反射之宜曰晶。屹然相向,天然对峙。若名菩提,虽缘佛乘,转乏胜义。吾以此山位次西方,受日之光,更名晶山。皛晶二字,实天造然,僭赋一诗,以托其始。惟高明和而传之,庶乎不辱山之灵也。

天畔浮光结一山,山巅佳气动江关。

云牙漱雨寒仍碧,石发梳晴老未斑。

策马拂烟寻胜迹,觅龙分水涤尘颜。

高名自合垂千古,岂在空门两字间。

注 解

戴锦,字絅(jiǒng)庵,长寿人,明朝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戊戌科进士。弘治(公元1488—1505年)年间因抗疏请除壅蔽,权贵忌之,中伤落职,贫不能归,流寓徐淮间,授徒自给,久乃归里。正德丁卯(公元1507年)春二月,戴锦游览菩提山,遂将菩提山与东边的皛山对应起来,萌生了将菩提山更名为“晶山”的念头,于是写下了《更菩提寺为晶山寺并序》一诗,并期待其它文人雅士相互唱和,让赞美菩提山的作品广为流传,好为菩提山扬名。

浮光,指太阳落山时笼罩在菩提山上的光华。佳气,指菩提山顶佳景散发出的感人气场。江关,犹言海内。云牙,指云丝,云朵。石发,指生于石上的苔藻。“云牙漱雨寒仍碧,石发梳晴老未斑”,从唐人陆龟蒙“天寒夜漱云牙浄,云坏晴梳石发香”化来,是对“山巅佳气”的具体描写,言云朵兴雨,天上寒碧,苔藓弄晴,一色青苍。“策马拂烟寻胜迹,觅龙分水涤尘颜”,指骑着马儿穿过雾霭探寻风景,在寻觅山的龙脉和欣赏水的流动中,一扫心中郁闷。“高名自合垂千古,岂在空门两字间”,是说菩提山改名晶山才有魅力,应当名垂青史,而原来用“空门两字”菩提起的山名,内涵不及晶山之名贴近实情而意境丰美。

2、题晶山寺 明 滕之伦

所怀君十里,迟暮一相过。

客兴高于鸟,山情曲似螺。

含烟春寺古,宿雨夜田多。

水调无由作,蛙声雅当歌。

注 解

滕之伦,字伯伦,明末广西人,乡试解元(第一),官庶吉士,流寓黔中,即今武陵山区,曾经校订过武陵土司酉阳宣慰使冉天育诗集《詹詹言集》,题写过施州风景的诗,崇祯末曾经来过长寿寓居。此诗为作者寓长期间于傍晚登临晶山寺(菩提寺)之作。

所怀,心中所想。君,代指菩提山。十里,言菩提山居长寿城北十里也。迟暮,此指傍晚。相过,犹言拜访。“客兴高于鸟,山情曲似螺”,写作者游兴比鸟儿还高,所见山形宛如田螺。“含烟春寺古,宿雨夜田多”,言春日的菩提古寺笼罩在雾霭之中,久雨不停因而随处可见水田汪汪。水调,传说隋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曾经写过的曲子,此比喻诗作。无由,指没有办法。“水调无由作,蛙声雅当歌”,意指赞美菩提寺的诗句已经无从写起,姑且把优美的蛙鸣声当作歌咏吧。

3、菩提圣灯 明 李开先

灵山天际望,莲炬斗间萦。

金阙回朝旭,珠宫敞夜明。

鸟啼惊绕树,蛾附竟依檠。

应识昏衢晓,春光绕凤城。

注 解

李开先(公元1607——1699年),明末清初著名长寿籍学者,号传一,出生宦官书香世家。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与其弟李瑞鹤同时中举人。清初隐居彭水,直到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以“先人灵墓在长,不容不归”为由,从彭水回到长寿隐居长寿,潜心钻研学问,直至93岁时辞世。其《长寿八景诗》,被历代修编的《长寿县志》所载,曾被四川总督李国英称为“东川文献”。

菩提圣灯,建于明朝后期,为“长寿八景”之首。灵山,指菩提山。莲炬,指莲花座的圣灯。斗间,谓北斗之间。萦,指莲座圣灯萦绕于北斗之间。“金阙回朝旭,珠宫敞夜明”,比喻菩提圣灯好似皇宫旭日,龙宫皎月。“鸟啼惊绕树,蛾附竞依檠”,言啼鸟惊喜绕树飞舞,飞蛾纷至争附灯架。“应识昏衢晓,春光绕凤城”,意思说圣灯把黄昏时的街道照得如同拂晓,如同无限春光萦绕凤城。

4、秋日登菩提山和壁间韵 明 傅 珩

菩提何日始名山,铁瓦参差昼闭关。

鸟为机忘常故故,云因空际自斑斑。

个中欲证无生诀,此处须应索解颜。

稽首众山如会意,点头顽石笑人间。

注 释

傅珩(héng),清初长寿人,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戊子科举人。和壁间韵,依菩提寺壁诗作之韵脚而唱和,当是唱和明朝戴锦的《更菩提寺为晶山寺并序》一诗。

铁瓦,生铁铸造的瓦,质地坚固,用于寺庙。参差,长短不齐。昼,白天。闭关,即坐关,排除干扰静心修禅。机忘,忘记世俗机巧之心。故故,鸟鸣之声。斑斑,本义斑点众多,此指云聚空际色彩鲜明。个中,此处,指菩提寺。证,应,体会验证。无生诀,指实现涅盘的法门。索解,探索意义。“稽首众山如会意,点头顽石笑人间”,意指跪拜行礼的群山好像有所会意,顽石也因深谙经旨而点头,嘲笑执迷不悟之人。

5、秋日登菩提山和壁间韵 明 王名臣

梯石登登到此山,衲云接引在禅关。

儒冠已悔终身误,蠹癖何为待鬓斑。

借剑愿除千日懑,拈花喜得一时颜。

不须明镜菩提偈,试问区区方寸间。

注 释

王名臣,明代长寿人,县学秀才。从此诗的韵脚看,也是为唱和明朝戴锦《更菩提寺为晶山寺并序》而作。

登登,众多,亦可指脚步声。衲云,富有佛性的云彩。接引,接见引导。禅关,禅门,此指菩提寺。儒冠,蠹癖,皆喻读书人,此为作者自指。“儒冠已悔终身误,蠹癖何为待鬓斑”,言自己既然已经悔恨读书误了终身,为什么还要等待两鬓生霜才另做打算呢。借剑,借佛法之宝剑。愿,期待。懑,愤懑。拈花,佛典拈花一笑的省略。

明镜菩提偈,指禅宗六祖慧能与祖秀之间的菩提与明镜之偈语。方寸,指心灵。“不须明镜菩提偈,试问区区方寸间”,言大彻大悟,不必借助经典,只须修心,就可开悟。

6、登菩提山 清 胡 超

平生具有看山癖,梦里烟霞生咫尺。

峰峦未便愚公移,着惯阮家新旧屐。

我今载酒登菩提,秀拔苍雄无与齐。

呼吸势将通帝座,飞仙可挟天能梯。

曾闻蜀西有云栈,穷高极险多幻奇。

又闻巫山十二峰,排空森竖玉芙蓉。

九嶷太华亦奇异,相较都应失位次。

未携谢眺惊人诗,呕尽心肝无一字。

似闻鬼神呵叱声,何不落想天际钟。

我思混沌初开候,娲皇炼石补天漏。

大造炉锤绰有余,剩此巉崖还太虚。

不然终是巨灵掷,凹顶依稀仙掌迹。

想当石破天惊时,雨逗秋空电鞭赤。

一段遐思寄典坟,毫端自觉走风云。

吟成思入非非际,愿观长吉玉楼文。

游遍崎岖不知止,万丈晴岚蒸足底。

笑谢山灵踏月还,置身犹在霄汉间。

前时五岳皆虚语,从此归来不看山。

注 释

胡超(公元1776—1849年),字卓峰,长寿罗围乡(今属双龙镇)人。幼年入学,即喜吟咏。父母早逝,辍学乞讨。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年方十八,投身军旅。在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中,机智勇敢,英勇善战,速升重庆镇右营都司。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朝廷赐“劲勇巴图鲁”名号,补甘肃固原城守营游击,后升任为参将。道光七年(公元1872年),镇压新疆张格尔在叛乱,授为重庆镇总兵,晋升陕甘提督,振威将军,绘像悬挂于紫光阁。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告老还乡。

此诗为歌行体,纵凌云之健笔,展菩提之气象,为长寿菩提山诗作之经典。看山癖,登山游览之癖好。愚公,出自愚公移山典故。着惯阮家新旧屐,意谓穿惯了各种木鞋,源自晋人阮孚好屐。秀拔苍雄,秀美挺拔气势雄浑。帝座,天帝之宝座,言菩提山之高峻。飞仙,会飞的仙人。天能梯,升天之梯。云栈,高耸入云的栈道。巫山十二峰,长江三峡美景,由巫峡南北各六峰构成。排空,犹言穿空。森竖,犹言林立。九嶷,湖南的苍梧山,葬舜之地;太华,即西岳华山。谢脁,南朝齐诗人,擅长山水。落想,构想。混沌,天地原始状态。娲皇炼石补天漏,用女娲炼石补天的典故。大造,大自然,造物主。巉崖,高峻山崖,此指菩提山。太虚,宇宙。巨灵,神话中的巨灵神,力可拔山。凹顶依稀仙掌迹,菩提山顶,其形如凹,仿佛是巨神手掷菩提山时留下的掌迹。“想当石破天惊时,雨逗秋空电鞭赤”,意谓造物主造作菩提山时,应当有石破天惊,电闪雷鸣,大雨滂沱的景象。遐思,悠远的想象。典坟,书籍。毫端自觉走风云,意谓笔底如同风云激荡。“吟成思入非非际,愿观长吉玉楼文”,意谓诗已写成自己想入非非,希望就此死去也心甘情愿。长吉玉楼文,源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典故,“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后玉楼文成为文人早死的婉词。“游遍崎岖不知止,万丈晴岚蒸足底”,写游遍菩提山而不想停步,山上的雾气好像在熏蒸脚底。“笑谢山灵踏月还,置身犹在霄汉间”,是说游山踏月归来,身心还在菩提山的茫茫云海之中。全诗最后两句,言五岳之美不免夸大,菩提归来,天下之山已经观止。

7、游晶山寺 清 李光蟠

巍巍菩提山,高入云汉间。

苍苍翠微里,屈螺一径旋。

白云压岩口,八风会山巅。

古木深处入,薜萝掩禅关。

老僧见我至,握手笑开颜。

烹茶解我渴,蒸黍饱我餐。

夜来一说法,明珠落玉盘。

松风生大壑,江月起遥天。

于斯如有得,顿觉心豁然。

扫床支枕卧,梦魂清且安。

明发有馀兴,信口呤诗篇。

一笑谢远公,登高复来观。

注 释

李光蟠,字根仙,长寿人。李开先10世孙,还珠楼主李寿民堂伯。

“苍苍翠微里,屈螺一径旋”,是说菩提山郁郁葱葱,像屈缩的螺盘旋着。薜萝,野生的藤蔓。禅关,指菩提寺。“烹茶解我渴,蒸黍饱我餐”,指煮禅茶解心中之渴,烧米饭饱腹中之饥。“夜来一说法,明珠落玉盘。松风生大壑,江月起遥天。于斯如有得,顿觉心豁然。扫床支枕卧,梦魂清且安。”写老僧说法,如明珠落入玉盘,加以松风江月,让人豁然开朗,梦魂清安。结尾句之远公,本指东晋高僧慧远 ,居庐山东林寺,世人称为远公,此处指菩提山之住持老僧。

8、晶山晚眺 清 郭荣炎

昂头天外出尘寰,供养香花满碧山。

风暖但闻黄鸟咔,岩高不碍白云还。

翠横佛阁峰千仞,绿绕人家水一湾。

曳杖归寻僧共语,一声清磬锁禅关。

注 释

郭荣炎,字汉臣,清末民初长寿人,贡生。

尘寰,人间。碧山,指菩提山。咔(lòng),鸟鸣。曳杖,提着拐杖。磬,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锁,喻磬声清亮,笼罩寺庙,并将菩提山与尘世隔离开。

9、秋日题菩提山 清 舒兴治

不梦罗浮已数年,孤踪时寄小游仙。

乱云残叶疑无路,古树斜阳别有天。

末世风波宜此避,高僧衣钵倩谁传。

伊人秋水劳怀想,一顷红荷蔽野烟。

注 释

舒兴治,字南轩,清末民初长寿渡舟乡人,初为庠生,北平国立治政大学校毕业,曾任璧山、垫江征收局长,重庆高等审判厅实习推事,地方审判厅一等书记官,长寿县视学。

罗浮,道教名山罗浮山,此指菩提山。小游仙,原为唐朝诗人曹唐的诗篇名,此指游仙诗。乱云残叶,喻清末民初时局之变;古树斜阳,指菩提山色禅趣之美。末世风波,指辛亥革命引发的满清灭亡。衣钵,袈裟和钵盂,喻佛法。伊人秋水,用《诗经·秦风·蒹葭》诗意。蔽,犹言遮蔽,笼罩。

10、乱后重登晶山绝顶 清 舒兴铨

昔我别香山,浪迹天涯外。

今日我归来,青山依旧在。

家人指点青山头,萧萧木落暮天秋。

兴来再着寻山屐,复向晶山绝顶游。

晶山之山忒殊异,突兀如拳矗平地。

群山环拱似儿孙,惟有皛山遥相对。

当年曾记宿藤萝,佛幡风动响鸣珂。

夜半晶山高处望,长天月涌大江波。

概自乘风与山别,一任山中月圆缺。

山僧头白不开关,那识人间有浩劫。

浩劫茫茫不可知,干戈满地欲何之。

逢人莫话当时事,复恐从头说乱离。

此时只有还山好,山中相伴白云绕。

种菜英雄且闭门,羊胃功名堪绝倒。

重来山上饱烟霞,芒鞋仍住老僧家。

殷勤问讯山中事,门前铁树几回花。

注 释

舒兴铨,长寿渡舟乡人,日本铁道学校毕业,分发山西试用府,经历民国,任四川内务司书记。

香山,指菩提山。寻山屐,登山木鞋,前低后高。忒(tuī),太,特别。殊异,与众不同。突兀,高耸。矗,直立。环拱,环伺拱卫。皛山,今桃花新城东侧之山峦,与菩提山遥遥相对。概自,大概自从。一任,任凭。“山僧头白不开关,那识人间有浩劫”,意指菩提山的僧侣静守禅关,哪里知道外面的沧桑之变。浩劫,此指辛亥之变。干戈满地,指军阀混战,战争不断。欲何之,想逃到哪里。种菜英雄,指迫于曹操威势而种菜自保的刘备,此处指作者本人。羊胃功名,指污滥的官吏、官职。“重来山上饱烟霞,芒鞋仍住老僧家。殷勤问讯山中事,门前铁树几回花。”此四句谓既然遭遇时局之变,不如皈依禅门,求个清静。

11、题菩提山诗 李鼎禧

偕家仲谅(培业)登菩提山顶,效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体。

澄秋云气净,寻山抱良悦。

步出城西门,豁视愕屏列。

沿潨纷盘纡,陟巘历阪折。

坐喘翳清荫,循级屡淹歇。

淹歇未云已,奋武升崇巅。

入谷益光景,俯睐多原田。

林木含幽姿,庐院炊午烟。

鸡犬无喧声,兹境得佳偏。

佳偏足怡怿,良不碍丘阿。

况复凌绝顶,势欲摩星河。

遐眄旷无际,象已万千罗。

天风吹襟动,逍遥当如何。

逍遥信可托,胜游岂为空。

超然惬素悰,获趣在高峰。

颇悟无让尘,积微斯成丰。

君子弘大猷,所贵谦谦躬。

注 释

李鼎禧,字峙青,长寿城内凤岭街人。清贡生。早年在重庆参加同盟会。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任长寿教育会会长,兼县女子学堂首任堂长。辛亥革命后,任蜀军政府文书局局长、镇抚府第三科科长、民政厅第一科科长等职,曾委为忠县、丰都、大竹、城口等县知事,均辞不就。嗣任重庆联合中学校长,并主修民国十七年《长寿县志》。

本诗为作者陪同二哥李培业登临菩提山而作,诗风上效仿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澄秋,明净的秋色。抱,心情。良悦,确实愉快。豁视,睁开眼睛远望。愕,惊愕。屏列,如屏风环列。潨(zòng),水边高地,此指田埂。盘纡,迂回曲折。陟巘,登上悬崖。阪折,山坡曲折。翳,遮蔽,躲避。清荫,清凉树阴。循级,沿着石阶。淹歇,久留歇息。奋武,抬起脚跟。升,登上。崇巅,高峻的山巅。俯睐,俯瞰。原田,原野上的田地。庐院,农家院落。得佳偏,犹言偏得佳趣。怡怿,心旷神怡。摩,接触。遐眄,远观。象已万千罗,犹言森罗万象。逍遥,无拘无束之游。超然,超越世俗的样子。惬,满足。素悰(Cóng),平素的心情。获趣,获得登山的雅趣。“颇悟无让尘,积微斯成丰”,意为很好地理解了山不嫌弃尘土,积聚微小而成就伟大的道理。“君子弘大猷,所贵谦谦躬”,写登山的感受,君子要成就伟大理想,可贵之处在于行为谦恭如一。

12、宿菩提禅院赠嵩源上人次昌黎山石诗韵 李鼎禧

山势孤高撑翠微,濛濛烟雨苍云飞。

上人邀我我迳到,山茶花开兰叶肥。

入门暂憩辍凡想,木鱼响彻游人稀。

扫除院榻延入座,一偈虔诵心忘饥。

上人示我唯识论,纵未能解窥其扉。

有时忘言意更远,天空寂历烟霏霏。

嗟余俗累末繇净,肤见曷足探层围。

深夜静听万籁歇,孤灯默坐寒侵衣。

一寐达旦起盥漱,局促如复有所机。

自揣夙根固浅薄,还从八要穷指归。

注 释

此诗为夜宿菩提寺而作,赠给当时的住持嵩源和尚,写法上按照韩愈《山石》的诗韵和用韵次序来和诗。上人:对僧人的尊称。翠微,青翠的山。辍凡想,抛弃了世俗的念头。木鱼,木制鱼形佛教打击乐器。示我,指给我看。唯识论,佛教典籍。窥其扉,窥见其门。寂历,冷清。俗累,世俗的束缚。末繇,即无繇,没有办法。肤见曷足探层围,肤浅之见怎么足以探得奥秘。局促,心情不安。自揣,自我揣度。夙根,天生慧根。八要,学佛八要,即八种学佛之道。穷,探究。指归,佛教义蕴。

13、偕采薇僧叔祖游晶山谒嵩源上人 钟文鼎

行尽东南万里程,胸罗湖海气飞腾。

偶随彭泽归来叟,高谒庐山入定僧。

岭上白云林下月,寺中清磬佛前灯。

扪心自问牢骚甚,多恐求禅师不应。

注 释

钟文鼎,字琴伯,清末民初长寿人,庠生,代理西充县知事,曾参与民国十七年《长寿县志》编纂。

采薇僧,即清末民初长寿著名学者李滋然(公元1847—1921年),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进士,殿试三甲。先后任广东电白、文昌、曲江等地知县,广东乡试同考官。清朝灭亡,回到长寿,于父墓侧筑室而居长达九年,闭门谢客,着书立说,笃信佛学,被誉为四川文化名人。首两句,言李滋然久官东南,为政清勤,胸怀天下,气度不群。彭泽归来叟,以陶渊明喻辞官归家的李滋然。庐山入定僧,以慧远大师喻嵩源禅师。五六两名,写菩提山中所见景与物。最后两句,言牢骚太甚,非求禅心境,意指自己心有不平。

14、题嵩源上人兰若 钟文鼎

登山未及顶,天色近黄昏。

欲唤云中鹤,来敲月下门。

高僧惊渐老,往事喜重论。

夜久虫声绝,安禅静客魂。

注 释

嵩源上人,清末菩提山住持嵩源禅师。兰若(rě),佛教名词,原指森林,引申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此处指寺庙。云中鹤,指仙风道骨之隐逸高士。

15、季秋题菩提禅院 钟文鼎

高僧巧说度人舟,煮茗谈经小院幽。

莫道祇园空色相,四围红树满山秋。

禅林高下映朝霞,红上松梢日影斜。

晓起应添清意味,一潭秋水绕篱花。

苍茫古寺淡斜晖,目送丛林宿鸟归。

佛殿香焚开晚景,钟声摇破暮烟飞。

石台夜坐涤尘襟,皓白盈阶夜色深。

万籁无声人自警,一轮明月印禅心。

注 释

度人舟,字面意思为超度他人的船,此指佛经。祇(qí)园,“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梵文的意译, 印度佛教圣地之一,后指寺庙。空色相,意指四大皆空。丛林,僧人聚居之地,代指寺庙。涤,洗净。尘襟,世俗之心。皓白,代指月光。

16、题嵩师塔 钟文鼎

满山瑶草喜平铺,寻得光明舍利珠。

隔断红尘春不老,昂头天外涌浮图。

法身成道岸初登,九品莲花最上乘。

应与远公埒声份,青山高卧六朝僧。

元箸超超竦碧空,凭栏俯看梵王宫。

老僧圆寂留心印,暗到明灯一穗红。

擎天柱石矗嵯峨,福地登临逸趣多。

最好清风明月夜,铃声一偈诵檀那。

龙华胜果证菩提,眼底群山万壑低。

杖履老僧何处去,绿杨枝上杜鹃啼。

注 释

题嵩师塔,为菩提寺住持嵩源禅师死后之佛塔而题写的诗。瑶草,珍奇芳草。光明舍利珠,金黄色的佛骨珠子。浮图,佛教高塔,此指嵩源法师的坟墓。法身,不受五毒侵害,自性清净无暇,此指嵩源禅师。成道,修炼达到很高境界。岸初登,刚刚进入极乐世界的彼岸。九品莲花,修炼佛法者根据功夫深浅分为九等。最上乘,即九品莲花的上品上生。远公,东晋名僧慧远。埒(liè),等同。声份,指影响和地位。六朝僧,指嵩源禅师。元箸,即玄著,玄奥的著述。超超,高超,指言论文辞高妙明切。梵王宫,大梵天王的宫殿。圆寂,僧人辞世。心印,又名佛心印,谓禅之本意,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为印,故曰心印,亦称心法。檀那,意译布施,引申为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的信众。龙华胜果,佛教典故,指在龙华树下修成正果。证菩提,通过修炼体悟大彻大悟之境。杖履,拄杖漫步。

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