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怀清台的位移

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怀清台的位移

女怀清台的位移

女怀清台的位移

人们熟知的长寿江南龙寨山女怀清台,很可能并非秦始皇修筑的女怀清台原址,而有可能是后代迁徙而成的新址。

提出这个看法,显然不是想否认关于女怀清台在长寿的事实,而意在强调一个观点:秦始皇为巴寡妇清修筑的女怀清台,铁定在今天的重庆市长寿区境内,而绝不可能在其它任何地方。

女怀清台在长寿境内的史实,清初以来即成定论。清朝三部《大清一统志》、两部《四川通志》和唯一的一部《重庆府志》,均记载女怀清台位于长寿南部。基于此,民国十七年续修《涪州志》亦记载“(女怀清)台在乐温(长寿)。”

女怀清台遗址位于长寿江南龙寨山的说法,起源却很晚。目前已知最早记载女怀清台在长寿江南龙寨山的史料,是光绪元年重修《长寿县志》。此后多本《长寿县志》,皆沿袭这个说法。当前,女怀清台位于长寿江南龙寨山之说,就是以此为依据而逐渐成为定论的。

然而,新近发现的史料,在进一步确定女怀清台在长寿境内的同时,却证明最早的女怀清台并不在长寿江南的龙寨山。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载:

寡妇清台山,俗名贞女山,在涪州永安县东北七十里也。

《玉海》卷十“楚捍关”引《括地志》载:

阳关,今涪州永安县治阳关城也。

引自《括地志》的这两条史料,是目前已知关于女怀清台地址的最早记载。《括地志》是唐太宗时的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囊括了唐朝以前大量珍贵的历史地理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实价值。

那么,“阳关”在哪里呢?据《华阳国志校注》作者刘琳教授考证,“阳关”就是今天的长寿黄草峡。其实,早有史实记载,唐朝的永安县治所,就在今天黄草峡附近的长寿河街一带,也就是明朝初年到清朝中叶的长寿县城。

北宋初年的《太平寰宇记》,是当时和后世很有影响的全国性地方总志,书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永安县城旧址的记载:

溶溪,水源出县理北,南流县东,又南至废永安县东北二里注大江。

溶溪,即今天的龙溪河。县理,即县治,指当时位于龙溪河上的灌滩寺乐温县治。据此,龙溪河长江入口西南二公里之处,即现在的长寿河街一带,就是唐朝的废永安县城。

那么,位于长寿河街东北七十里的女怀清台,大致应该在现在什么地方呢?既然,女怀清台是秦始皇为旌表巴寡妇清而建,按照常理,其地址应该首选交通要道,便于人们观瞻。从今天的长寿到陕西西安,唐朝时曾经有一条“天宝荔枝道”,也就是唐玄宗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交通要道。事实上,这也是先秦以来长寿一带通往关中的重要道路。据专家考证,今天的长寿龙溪河河谷,正好是这条道路的一段。

细察地图,龙溪河由东北向西南流,最后注入长江。龙溪河河谷由东北而西南的走向,与女怀清台在“永安东北”的方向完全一致。

综合这些因素,按照古代里程1里等于576米计算,位于“涪州永安县东北七十里”的女怀清台,很可能位于长寿河街东北40公里的龙溪河河谷上,大致相当于今狮子滩到灌滩寺之间的长寿湖一带。

《括地志》与清初以来史籍关于女怀清台的记载,都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而两者所记的女怀清台方位却截然相反,原因安在?

唯一的可能是,女怀清台曾经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过从北向南的位移。众所周知,秦都关中,全国的交通网络自然以关中为圆点向四周辐射。这种交通格局,经过西汉,一直延续到同样定都于关中的唐朝。如果,女怀清台的修筑需要考虑便于供人观瞻的说法成立,则秦始皇筑台的地址必然选择在长寿通往关中的要道上。

可是,从北宋开始,关中不再作为首都,而开封、杭州、北京依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政治中心的变化,必然带来交通网络的变化。于是,当年从长寿通往关中的道路,自然让位于长江航道。在这种情况下,供人观瞻的女怀清台,完全可能从废弃之地迁移到日渐繁荣的长江大通道上。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女怀清台由北向南位移,但却始终没有离开长寿境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女怀清台归属长寿的史实早已不可动摇。

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

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