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秦商魂》故事梗概

电视剧《大秦商魂》故事梗概

电视剧《大秦商魂》故事梗概

1、 奇货可居

赵国首都邯郸,人流如织,车水马龙,一派繁华喧嚣。

偏僻小街尽头,一栋陈旧楼房,墙壁斑驳,大门紧闭,更显冷清。楼上一间小屋里,沉闷而寂寥。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英俊而忧郁,时而俯首徘徊,愁眉紧锁,时而举目西望,心事重重。

秦赵边境,两国大军对峙,秦军士气高昂,越战越勇,屡挫赵军。

赵国王宫,面对秦国的步步进逼,赵王与群臣正在商议御秦之策。秦赵之间,一场更残酷的战争正在紧锣密鼓谋划之中。

秦赵交恶,赵人对异人敌意顿增,严密监视,公开场合多有轻慢,异人随时可能身死异国,化为粪土。秦国对异人也不甚关心,异人本秦昭襄王庶孙,生母夏姬失宠,独自为质于赵,命运托于叵测之国。异人车破马羸,财用紧缺,生活困窘,完全一个落魄王孙。

阳翟巨商吕不韦,经商邯郸,关注列国大势,深知天下终必归秦,眼睛早已瞄上异人,认为“奇货可居”,然而异人全然不知。

吕不韦主动接近异人,分析游说,指点迷津,异人他乡逢知己,危难见真情,甚为感动。不韦许诺立为太子,光大门庭;异人报以“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于是,二人交情日笃,情同手足。

2、 赵姬再嫁

吕不韦结交异人,图谋大秦王位,家人闻之而群起反对,然吕不韦力排异议,不为所动,自行其是,并说服父亲,玩起立主定国的牟利大手笔。

吕不韦献金五百,资助异人改善居处、车马、服饰等生活之需,供其孝敬亲长,交结宾客,获取声誉。异人信心大增,形象一变,俨然大国王孙也。

邯郸城郊,一座幽静的山水园林,莺鸟轻语,花草含香。豪华的吕府,气派非凡。

姿容美艳的赵姬,依偎吕不韦之侧。赵姬是赵国豪族之女,聪明伶俐,能歌善舞,最得吕不韦欢心。吕不韦若有所思,有些反常,赵姬殷勤体贴安慰。赵姬不知,此时吕不韦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焦虑,与她的命运相关。

异人受邀吕府。饮酒酣,赵姬出,歌舞侑酒。异人惊艳赵姬之美,醉意之中流露爱慕之切。于是向吕不韦举杯,申明爱意,不韦闻之而喜,但却不动声色,异人爱意益炽。

不韦献赵姬于异人,异人感激不已,愈益信任、倚重不韦。

3、 不韦游秦

咸阳秦宫,执政四十余年的秦昭襄王年事已高,不久人世。是时,异人父亲安国君为太子,登临王位已成定局。

安国君即位,二十多个儿子,谁能立为太子,成为秘而不宣的焦点。出身楚国贵族的华阳夫人,与秦昭襄王生母宣太后有血缘关系,政治背景极深,虽深得安国君宠幸,但自己无子,太子之立,华阳夫人甚为关心。

邯郸吕府,夜深密语。吕不韦分析研判,断定“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异人深以为然。

不韦悄然西行,秘密下榻咸阳。私访华阳夫人姐姐,重金奇珍尽献华阳夫人。吕不韦拜见华阳夫人,极言异人思念父亲安国君和嫡母华阳夫人之切,备道异人之贤德智慧,华阳夫人心中大喜。

吕不韦与华阳夫人关系日洽,遂用“色衰而爱驰”劝说华阳夫人慎立太子,以保障其家族长远利益,华阳夫人对吕不韦心存感激。

赵国长平,秦军重兵围困数十万赵军,秦国朝野上下,关注着这场战争,无暇他顾。

秦岭驿道,数匹快马急驰咸阳。巴郡太守紧急报告,楚国十万大军进攻巴郡,峡江地区盐泉尽为楚夺。

4、 盐泉之争

长江三峡,雄奇巫山,宝源山大宁盐场,一场争夺盐泉的战争残酷地进行着。驻守秦军虽然死伤过半,面对楚国大军的轮番进攻,依然顽强抵抗。

楚国将军知秦军围困赵国,无暇南顾巴郡,于是传达楚王死令,盐乃楚国生存所系,必须夺取盐场。盐场屡攻不下,楚国将军亲临前线,下令斩首进攻不力的偏将,驱使众多楚兵猛攻盐场。

秦国守将一面请求巴郡太守调集援兵,一面组织军民严防死守。宝源山下,众多盐商组织盐工盐贩运送物资,救治伤员,一批精壮盐工也手持武器,和秦军将士一起登上山头,参加战斗。

焦急等待之中,盐场守将却得知巴郡太守已经无法调集援兵。原来,楚国对巴郡的进攻全线出击,来势凶猛,不只宝源山盐场,郁山、平都、临江、鱼复等地盐场守军均遭楚军重创,盐场渐次落于楚国。

咸阳秦宫,昭襄王闻楚夺巴郡盐场,异常震怒。昭襄王深知,巴蜀乃大秦统一大业的后方基地,盐场尽失,巴蜀难稳,但考虑到赵国战事紧迫,于是命令巴郡暂时撤兵,图谋再夺盐泉,扫平强楚。

5、 丹砂世家

秦军守将奉命撤退。然而,守卫宝源山的盐工盐贩却不忍离去,决意与盐场共存亡。混乱之中,一怀姓盐商老者站立高处,大声疾呼,告诫盐工盐贩必须保存实力,相信大秦不会放任不管,夺回盐场,指日可待。

楚国夺得巴郡盐场,将士狂欢,楚王大喜。楚将逼迫运盐船夫,满载食盐,扬帆而东。

盐民背井离乡,溯江西迁。东望盐场,依依不舍。既失盐场,如何维持生计,众人议论纷纷,一筹莫展。

怀姓盐商老者招集众人,商量对策。自谓累世经营药材,主营丹砂,先世曾营巴东丹穴,获利颇丰。丹砂既有养生长寿之功,又是医治创伤之良药,需求者日众,足为生计。众人且听且乐,沮丧气氛渐销,心里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巴郡城郊有邑名枳,盛传野多丹矿。怀姓商人遂命长女怀清与夫君带数人火速西进,前往枳邑。邑西10里,有赤甲之山,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江水至此,陡变峡谷,双峰对锁,形若重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大江之南,地属枳邑之枳里乡(今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群峰高耸,丘陵纵横,富集丹矿。怀清与众人商议,此地东镇雄关,易守难攻,可御楚国进犯,西通巴蜀,北接秦陇,诚为经营谋生之佳地。于是,怀姓人家带众人定居下来,重操祖业,专营丹砂。

6、 子楚脱险

赵国军事要地长平,秦国重兵紧围赵军营地已达数月。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深秋,秦军统帅白起发起攻击,赵括指挥的赵军大败,四十万将士悉遭坑杀。消息传回邯郸,朝野震惊,举国上下,群情悲愤。

秦赵关系极度恶化,异人处境更加恶劣。赵姬身怀六甲,异常担忧夫君异人。次年,赵姬产下一子,起名赵政。吕不韦真情祝贺,心里盘算着异人父子的政治前程。

秦军攻赵益烈。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军围攻邯郸。情况非常紧急,赵国欲杀异人,异人感到生死难定。赵姬看着牙牙学语的赵政,希望异人逃出邯郸。

情急之中,异人与吕不韦密谋。邯郸赵军表面坚守,但想到长平大败士卒被坑的情形却不寒而栗,暗中均感邯郸不守。不韦六百金买通守城官吏,异人化装脱身,逃到城外秦军大营。秦将紧急护送异人回国。

赵王知异人出逃,大怒。下令捕杀赵姬和赵政。赵姬预感大祸临头,设法化险为夷。由于出身邯郸富豪人家,家庭背景深厚,赵姬母子被巧妙地隐藏起来,赵人反复搜寻,不见踪影,只得作罢。

7、 嬴政归秦

闻说异人回到咸阳,父亲安国君和嫡母华阳夫人及众位兄弟感到十分惊诧。由于吕不韦此前极言异人之贤能,渴盼继承人的华阳夫人更是喜从衷来。按照吕不韦建议,异人着楚服晋见华阳夫人,百般孝顺,尊爱有加,华阳夫人遂坚定信心立异人为嗣。

华阳夫人无子,视异人为已出,更其名为子楚,委婉称许于安国君,请求子楚为继承人。安国君允诺,刻下玉符为证,且请吕不韦为子楚师。

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昭襄王撒手人寰。安国君继位为王,是为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立子楚为太子。赵姬闻夫君立为太子,看着成长中的赢政,亦惊亦喜,渴望早日回到秦国。

赵国自知不敌强秦,正在设法与秦国改善邦交。闻子楚立为太子,赵国赶紧寻找赵姬母子,备加礼遇,并派遣使节、车马将赵姬母子护送回国。

公元前250年,在位一年的孝文王忽然驾崩。子楚即位,是为庄襄王。嫡母华阳夫人立为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赵姬为王后,年仅九岁的赢政以嫡长子身份立为太子。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为食邑。

8、 怀清救族

巴郡枳邑枳里乡,背倚群山,前临大江。重操祖业的怀姓家族,丹砂生意一年比一年火。当年被楚军逼迫西迁的人群,终于有了新的谋生之道。

几年之间,枳里乡成为远近闻名的丹砂之乡。巴、蜀、秦、陇客商,时常光顾。楚国商人,也越过关卡,来此采运丹砂。

丹砂已经引来各方关注。当时列国纷争,战争不断,病疫时起,丹砂不再是普通药物,而是军事物资。枳里乡前面的长江边,已经变成了货运码头,众多帆船日夜停靠,等着拉货。

然而,灭族之祸却突然降临。

巴郡太守奉命打造战船,筹措水军。怀家船队声威赫赫,水手精悍,自在征召之列。但怀清父亲认为本为巴民,被逼西迁,民生未安,拒绝应征。太守大怒,怀清父亲惨遭斩首。太守下令:怀家水手一律入军;罚金十万。逾期,举族没为刑徒。

族长突去,群龙无首。怀家上下,震惊之余,乱成一团。怀清为父亲唯一女儿,大家商议推举怀清主持家庭大政。怀清临危受命,冷静异常,果断决策:水手悉数入军;罚金加倍交纳;族人各安其业。

9、 新寡守业

秦国水军从巴郡首府沿江东下,渐次收复巴郡东部失地,楚国不得不让出部分盐场。楚人不愿完全放弃地盘,秦楚两军在巴郡东部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枳里乡重归平静。丹砂需求日增,供不应求。怀清与夫君商量,寻找新的丹穴,扩大产量。枳邑而外,丹砂多集中于秦楚两国竞相争夺的峡江地带和武陵山脉。怀清夫君带上十几名随从,悄然前往考察丹矿。

怀家丹砂生意红红火火,不免引人嫉妒。当地土著对怀家颇有微词,同时西迁至此的其它家族也想尝试丹砂之业。偷盗时起,防不胜防;抢夺丹矿,冲突不断。

怀清正在琢磨应对之策,突然一个人跌跌撞撞闯将进来,报告怀清夫君在峡江一带不慎落水身亡。怀清将信将疑,急问详情。来人惊恐万状,不得究竟。怀清强忍悲痛,显得异常沉着。怀清深知,此事绝非偶然,必有深层原因,遂令来人封锁消息,不得外泄。

怀清行事如常。忽然,巴郡太守派人传达大秦命令,丹砂只能专供秦国,不得外运。怀清以楚国威胁、危及丹砂为由,向巴郡太守寻求保护,太守念及丹砂乃大秦重要物资,不得稍有闪失,特许巴寡妇清组织精壮,装备武器,守护丹矿,保护运输商队。

楚国控制三峡咽喉,沿江丹砂只得溯江而上;郁山、务川、辰州等地丹砂,亦由巴寡妇清垄断经营,沿涪水抵达枳邑,西运巴蜀秦陇。巴寡妇清正在打造丹砂帝国,小小枳里乡,成为整个整个巴郡东部丹砂业的心脏。

咸阳,大秦经济中心,众商云集。怀清深知,丹砂生产固在巴郡,但经营必须借势咸阳,于是踏上通往秦川咸阳的驿道。

10、 仲父当国

秦庄襄王(子楚)与吕不韦共治天下,君臣同心,加速东扩,列国恐慌。子楚刚即王位,东周与诸侯合谋伐秦,吕不韦率军灭亡东周,纳其版图。复派大军进逼三晋,攻城夺地,版图又东,直抵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国快速东进,六国震怒。公元前247年春,燕、楚、赵、韩、魏五国合纵攻秦。秦军失利,被迫败退,东方联军追至函谷关下。

五月,在位仅三年的秦庄襄王突然辞世,临死托孤吕不韦等将相。太子赢政继承王位,年仅十二岁。

秦国统治集团内部权力结构发生裂变。赢政幼冲,按照制度,未行成人礼前,不得亲政,国家最高权力应由母后赵姬行使。相国吕不韦功劳盖世,地位特殊,尊为“仲父”。吕不韦与赵姬关系亲密,颇受倚重,成为秦国大政的实际掌握者。

蚕食三晋,吕不韦大政已定。秦军攻城略地,先后拔数十城池,东方边界直抵齐国。东方六国被分割为南北两段,战斗力大大削弱。

人才争夺,随着统一战争而加剧。东方各国招揽贤才,不韦自愧不如,引以为羞。于是招引人才,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命门客著书立说,成《吕氏春秋》,悬书于咸阳城门,诸侯游士能增益一字者,赏赐千金。

11、 咸阳商战

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粮食丰产,素号天府。这年关中霖雨久下不止,粮食锐减,前线战事日急,军粮供应可能断档。春耕在即,种子奇缺。吕不韦初为相国,忧心不已,急命官吏奔赴郡县救灾助耕。

秦都咸阳,东方六国商人云集的尚商坊,正在密谋一场商业风暴。六国商人对秦国不断用兵蚕食其国土久怀不满,早想还以颜色。一夜之间,尚书坊中六国商人经营的粮食、农具等价格飞涨,种子价格更是高得惊人。秦国百姓大怒,冲击商铺。

吕不韦决定教训六国商人,整顿市场,维护经营秩序。不韦与素有深交的齐国田氏、赵国卓氏秘密约定,要他们全力奢帐供给粮食和农具。然后密令位于咸阳城南的南市商家,大幅降价。尚商坊见南市降价,被迫跟着降价。不韦暗中安排重金,以低价狂吞尚商坊货物,等待时机再高价出货。

正当吕不韦投入重金吞货时,却发现资金出现很大缺口。动用国库,既有风险,又不合商道,商战面临失败危险。此时,恰有一蒙面女子慷慨奉上六十万金,顿解不韦燃眉之急,不韦大喜,后知此人乃巴郡丹砂巨商怀清,不胜佩服。

六国商家大败,可能撤出秦国,回国经商。吕不韦决定退还六国商人亏掉的本金,六国商人莫不感激。于是,修葺一新的尚商坊重新开市。

12、 郑国开渠

秦国国力蒸蒸日上,虎视眈眈,山东六国莫不惶恐。韩国国力孱弱,西邻秦国,首当其冲却不堪一击。公元前246年,韩国采取“疲秦之计”,派遣水工郑国为间谍,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大型灌溉渠道,意在耗竭秦国实力。

秦国国策,重家抑商,农业从来是国家根本。统一征战中,粮食更是战略物资。但秦国忙于征战,精壮劳力皆为士卒,有人担心不能兼顾。辅佐秦王赢政的吕不韦采纳郑国建议,任命郑国主持这一工程。

施工中,秦国得到可靠情报,韩国“疲秦”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极言“渠成亦秦之利也”,受到吕不韦重视。吕不韦特别看重郑国的水利技术,故说服秦王一如既往重用郑国,郑国感激,转而全心全意投入建渠之中。

13、 嫪毐乱朝

咸阳深宫,太后赵姬与相国吕不韦旧情重生,年幼的秦王一无所知。秦王益壮,吕不韦担心事情败露而灾祸降临,遂觅金蝉脱壳之计。

咸阳相国府,酒酣耳热之后,众人正在歌舞行乐。突然,一位长相英俊的青年出场,极力显示其身体的特殊功能,引得众人狂噪。此人是吕不韦门人,名叫嫪毐,传说是秦国某商人与胡人女子所生。赵姬闻有此人,大异,窃喜,欲得之。于是,嫪毐以宦者身份入侍赵姬。赵姬移宫秦国故都雍城居住。

太后赵姬自恃位极权重,纵欲无度。嫪毐备受宠幸,封长信侯,赏赐甚厚,家僮数千人,宫室车马、苑囿驰猎等王室特权,皆任享受。且恃太后之宠,参与军国大事,俨然代替太后行使权力。

赵姬的情感天枰快速向嫪毐倾斜,对吕不韦逐渐疏远。嫪毐与赵姬密谋,图谋除掉秦王。一批文官武将暗中聚集嫪毐周围。嫪毐权力急剧上升,与吕不韦之间的较量日益公开化。(明按:嫪毐乱政应该在秦皇亲政之后,注意修改)

14、 始皇亲政

秦国内乱,列国尽知,皆图利用秦国权力斗争,遏制秦国东进步伐。咸阳尚商坊,楚国猗顿公子聚集六国商人,预言秦将大乱。

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赢政亲弟长安君成蟜统帅大军攻赵,因担忧秦国内乱而叛变。叛变被镇压,成蟜自杀。

秦国上下,朝野忧虞。文武大臣,不知所从。秦国商人更是忧心忡忡,担心秦国内乱,社会动荡,财货受损,生意不兴。

怀清密会吕不韦,申言嫪毐之祸,危及统一大业,希望清除嫪毐,稳定朝纲,不韦称是。

秦国旧都雍城(今陕西宝鸡)。秦王赢政抵达,成年仪式日近,即将正式主持国政。

秦国权力交接中的残酷角逐进入高潮。嫪毐自知大祸临头,决意拼死一搏,供用太后赵姬名义,盗用王玺和太后玺,征调军队欲进攻秦王住地蕲年宫。秦王早有防备,嫪毐兵败,车裂处死,夷灭三族。

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四月,己酉,秦王加冠,带剑,开始亲政。次年十月,吕不韦因牵涉嫪毐之乱,罢相。

15、 匈奴南下

贺兰山下,黄河北流。阴山横卧,河水又东。吕梁断流,河水南下。广袤的河套地区,蓝天白云,溪河纵横,水草丰美,马牛羊犬成群。

傍晚余晖中,牧民驱赶马牛羊犬向着帐蓬区集中。突然,归马惊叫,群狗乱嚎,牛羊四窜。远远望去,一群快马奔来。

中亚蒙古大草原,匈奴势力崛起,逐水草而居。天气异常寒冷,霖雨久下不止,牧草长势不佳。匈奴头曼单于与众部落首领,研究放牧之策。

秦国内部权力斗争加剧,边境控制放松。秦国与东方六国争夺霸权,均无暇顾及北方防线。匈奴趁机南下,侵扰边境。河套地区,成为必争之地。匈奴单于组织大军,铁骑弯弓,呼啸而下,剽悍骁勇,来去飘忽,掠夺人口,屠戮民众,抢夺财物,当地守军人少而力弱,无法抵挡。

秦始皇刚刚亲政,稳定政局,百端待兴,秦宫上下,异常忙碌。忽有人报河套乌氏倮求见,言匈奴南攻,抢掠财产,侵犯河套,始皇与君臣大为惊讶。

16、 乌氏告急

乌氏(今甘肃平凉)位于贺兰山下河套地区,当秦国与匈奴之要冲,是秦国重要的边陲重镇和边贸城市,更是秦国起家的早期根据地。秦国长期经营此地,与匈奴交往频繁,关系良好。

乌氏倮世代居住乌氏,以边贸为业。喂养巴牛羊,换取内地的奇珍丝绸等物,私下将其送给匈奴单于和部落首领。匈奴人不断用马牛换取奇珍丝绸,交换价差高达十倍,收到用来抽取商品的马牛多得用山谷计量。

内乱初平,边患又起。乌氏倮备陈匈奴之骄横,边患之炽烈,危害之严重。秦始皇深知边患不平,后方不稳,用兵列国,难有胜算,统一大业,必受延滞。原来,乌氏倮换回的马匹,是秦国骑兵战马的重要来源。秦国骑兵每每战胜六国骑兵,很大程度得益于乌氏倮换回的良马。现在匈奴南下掠夺,正常边贸秩序,马匹来源受到影,岂可等闲视之。

秦始皇命令,增派重兵,抵御匈奴南下;遣使匈奴,修复关系,警告匈奴休得再行南下。匈奴很快退出河套北去,河套暂时归于平静。乌氏倮重返边境,继续保持与匈奴单于及部落首领关系,边贸重新开市,秩序井然。

17、 咸宫礼清

始皇亲政伊始,虽然政治障碍已经扫平,但民生多艰,财富日竭,成为棘手问题。秦国政局多年动荡,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征战列国,花费浩大,国家财政压力日增;咸阳六国商人,心怀不满,伺机挑起事端;六国已经征服之地,经济恢复才刚刚起步。

巴寡妇清经营丹砂产业,网络遍及天下,富可敌国,咸阳商战,竟然以重金资助吕相度过难关,必有成功之道。环顾四周,文武大臣固然不少,但缺乏理财主帅。统一大业需要经济帅才。始皇左思右想,决定礼请巴寡妇清入宫。

咸阳大殿,始皇对巴寡妇清行诸侯会晤之礼,相见甚欢。巴寡妇清一穷乡寡妇,撑起如此家业,历经磨难,获得成功,名显天下,天下一人而已。巴寡妇清颇有礼数,不卑不亢,寓精明于谦抑之中,始皇由衷佩服。始皇认为丹砂既是民众身体所需,更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药物,称赞巴寡妇清贡献甚巨,对恢复秦国兵力功莫焉。

始皇关注生财之道,问计巴寡妇清。巴寡妇清向始皇建议,当务之急,宜农商并举:加速完成郑国渠,稳定关中农业;发挥都江堰作用,提高成都平原粮食产量,支援前线;国家保护巴郡盐丹经营,确保军民之需;北和匈奴,固守边疆,加强边贸,供我急需;整合六国商人力量,恢复生产,打通关卡,活跃交易。

始皇听罢,含首称是。遂恳请巴寡妇清长住咸阳,以便时时请益。

18、 逐客风波

嫪毐被杀,吕相退位,赵姬遭到冷遇,大秦王朝一时出现权力空间。始皇亲政,重建权力核心迫在眉睫。中央人事调整,成为朝野关注焦点。

一个偶然机会,主持修建水渠的韩国水工郑国,暴露出间谍身份,朝野大哗。联系到嫪毐、吕不韦皆是客籍臣工,一批秦国宗室大臣向秦始皇进言,逐返外来客籍臣工。始皇以为然,下逐客令,搜索并驱逐所有来自异国的客卿、臣工、名士。

逐客令下,朝野震惊。秦国宗室大臣趁机排挤外来客卿,引发本土政治势力与外来政治势力的尖锐矛盾。聚集在咸阳尚商坊的六国客商也惶恐不安,无所适从。六国闻秦国逐客,纷纷大喜,盼望秦国因此而大乱。

客卿李斯,是秦始皇重要谋臣,被迫离开秦国,东行返乡。斯本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入秦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出谋划策,多被采纳。李斯深感逐客对秦国不利,于是东行途中上《谏逐客书》,备陈秦国历代客卿之功,引起始皇重视。

始皇召集群臣复议,秦国宗室大臣依然坚持逐客。巴寡妇清求见始皇,极言逐客之弊:秦人纯朴,素不善商。各国客商云集咸阳,秦国都城得以繁荣。如果凡客皆逐,则秦国繁荣,立为泡影,必致列国受益,秦国受损。且秦统一大业,人心所向,东方列国,早晚必归大秦,各国人才,理当为秦所用。

始皇幡然醒悟,废逐客之令,遣快马追回李斯,官复原职,信任如初。

19、 鸾凤巢秦

逐客令废,政局顿安。东方六国,大失所望。大殿之上,秦始皇重申大业未竟,必须广纳贤才,唯贤是用。且如巴寡妇清所言,东方列国,将归秦有,各国贤者,皆是大秦人才,皆应效力大秦,何分彼此。面对始皇纵论,主张逐客的宗室大臣,面面相觑,不敢多语。

秦始皇对逐客一事颇感不安,指出这是宗法世袭制度在作祟,强调如果只有秦人,秦国哪有今天。当年秦国被东方六国小瞧,秦用商鞅变法而国势日隆,从西鄙小国崛起为泱泱大国,外来人才功不可没。

秦国逐客风波,列国有识之士都在观望。秦始皇用李斯为廷尉(主管司法最高长官),实际主持政务,“卒用其计谋”表明彻底废止逐客令。

未几,任尉缭为国尉(最高军事长官)。尉缭乃魏国布衣,入秦,与始皇纵论天下形势,力主趁东方诸国衰弱之机,乘胜前进,完成统一大业。始皇追问有何良策,尉缭提出“兵胜于朝廷”谋略,建议不惜重金,收买六国权臣,化解诸侯合纵,打乱各国战略部署,以增强军事打击之效。始皇深知尉缭之能,欲深结其心,遂屈尊相待,“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知秦始皇广揽王霸之才,各国才士纷纷向秦。李斯、尉缭重用,引得各国人才奔走秦国,尉缭、茅焦、顿弱、姚贾、韩非等东方人才大受信用,成为成就秦国霸业的股肱之臣。

20、 农商之争

咸阳尚商坊,六国商人又在密谋。始皇亲政,秦国政局一新,统一大业即将加快步伐。国势日危的东方六国图谋搞乱秦国,暗中勾结咸阳的六国商人。十年前咸阳商战大败,猗顿公子等依然耿耿于怀,图谋报复。

时秦始皇刚刚废止逐客令,对六国商人实行保护政策。尚商坊商人吸取教训,提前低价吞购南市家用物资,然后统一涨价,引起农民不满,双方发生冲突。

朝堂之上,秦国大臣再提重农抑商之策,于是发生重农重商之争。主张重农者强调,自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一直奉行重本逐末国策,故秦国日益富强。主张重商者则认为,文、缪居雍,通陇蜀之货而多贾;献、孝徙栎,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秦武、昭治咸阳,四方辐凑,并至而会。

始皇未作定论,询问巴寡妇清如何看法。巴清认为,农商并重,缺一不可。商鞅重农抑商,实有偏颇。民以食为天,重农为固本之策。商能通有无,重商乃富国强兵之道。乌氏倮换回马匹,巴郡供给丹砂,均是满足军国之需。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始皇引用韩非的看法,认为眼下统一在即,务必农商并重。商人对统一战争贡献巨大者,应当特殊褒奖。下令乌氏倮位比封君,按时与列臣共朝请。巴寡妇清有功大秦,于国计民生颇多高见,特许长住秦宫,以襄国政。

21、 统一政纲

秦国内乱甫定,内政稍安,始皇年幼,问题成堆,东进步伐放慢。是时,六国皆弱而大秦独强。东方六国暗中关注秦国的一举一动。六国虽弱,合力则强,列国君臣频繁会晤,合纵抗秦,可能死灰复燃。

始皇忙于整肃内政,统一大业也在紧锣密鼓筹划着。大殿之上,始皇召集文武群臣并巴寡妇清、乌氏倮等商议兼并大计。

韩非分析,秦曾经丧失过灭楚、魏、赵之良机,使其得重整旗鼓,与秦为敌。现在秦国正强,如不赶紧成就霸业,一旦失手,遣祸无穷,必须斩草除根。且征战旷日持久,国力难支,民不堪命,宜速战速决。

李斯奏言,诸侯服秦,譬如郡县,天下一统,万世一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诸侯复强,相约合纵,则为时晚矣。当务之急,必须连横破纵,远交近攻,孤立对手。

国尉尉缭与李斯判断如出一辙。吴王夫差强而亡于越王勾践,晋国智伯强而分于韩、赵、魏,齐国不果断灭燕而反被燕败,尉缭引史为鉴,提醒始皇不可功败垂成。当下之策,须得巧施手段,不惜财货,离间对手,务使不战而胜。对占领之地,实行安抚政策,招揽人心,瓦解敌国士气。

始皇采纳诸人建议,决意加速东进,兼并六国。然而,兼并之战,须有绝对把握,当务之急,须倾举国之力,全力备战,确保一战而胜。

群臣退去,始皇留下巴寡妇清,商以财富之聚。始皇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兼并六国,财货是依,军需之供,寄望于巴寡妇清。巴寡妇清明白统一大业,利国利民,财货保障,势在必行,大秦工商,自当责无旁贷,为全国备战建功立业。

22、 大秦商魂

咸阳尚商坊,楚国猗顿公子与一群六国商人聚在一起,议论纷纷。当年商战,吕不韦险些败北,岂料关键时刻,来自巴郡的巴寡妇清重金相助,吕不韦得以转败为胜。寡妇清精于商道,吕不韦主政之时即受依重,今始皇亲政,更得信任,众商听了,越发佩服。

众商皆表巴寡妇清非同寻常,欲得一见。知寡妇清深居咸宫,踪影难觅,隐然神龙,首尾难见,众商更觉神秘。猗顿公子郑重宣告,巴寡妇清将至尚商坊相见,共商振兴工商大计。众人惊喜,翘首以待。

一袭辎车,驶入尚商坊。青色斗蓬、青色毡帽、青色布衣,巴寡妇清下得车来,众商投以惊羡目光。猗顿公子前趋行礼,寡妇清气度不凡,朴素中透出一股与众不同的英爽之气,言谈举止,皆谦逊得体。联想到商圈流行的种种传闻,众商对巴寡妇清佩服得五体投地。

众商齐言,战争连年,故国衰弱,生意难兴,渴盼天下太平,振兴商运。巴寡妇清深以为然,坦露心声:楚秦争盐,溯江西迁;丹砂业始,夫君遇害,从此寡居,奔走天下,备尝艰辛。众商听了,顿生同情之意。巴寡妇清话锋一转,说到当前:秦独强而六国弱,秦一天下,指日可待。六国即大秦,大秦即六国,诸君终为大秦之人。国家安定,商道方兴。爱商必爱秦,爱秦即爱商。支援统一,正是我等商人大显身手之时。众商听罢,顿觉耳目一新,灵窍大开。

巴寡妇清更与众商商定,商人一心,稳定市场,广通财货,保障军国供给。且联系故国商界,共襄统一大业。众商暗中少不了把巴寡妇清与吕不韦作个比较,对巴寡妇清更加折服,共愿奉为商界盟主,表示唯命是听,戮力支援大秦。

23、 河套失守

贺兰山下,连绵起伏的秦国长城,英勇的秦军正在殊死抵抗匈奴骑兵的进攻。匈奴人的突袭进攻象闪电一般,机动能力之强,超出秦兵想象。进攻骑兵如潮水一般奔涌而来,令人不寒而栗。秦国虽然在长城一线增派重兵,但相对匈奴兵力还是显得太少,仅几个回合,死伤过半,被迫撤退。

秦始皇忙于兼并六国的谋划和全国备战,匈奴人了如指掌。当年匈奴撤离河套,退守漠北,只是暂时举措。头曼单于号令各部,建立起军政合一、游牧骑射的匈奴帝国,控制着里海到长城之广大地域。单于深知秦国注意力在东方,不会北向用兵,下令全力夺取河套。

长城失守,河套顿如囊中探物。匈奴大军在河套驻扎下来,伺机南下。秦军只得退守黄河以南,以河为池,抵御匈奴。

咸阳秦宫,始皇与诸位将领共商对策。众议东方战事日急,不宜立即用兵匈奴,以免腹背受敌。始皇暗下决心,他日收回河套,遂令重兵死守黄河一线,并令诸将探讨胜败之由,寻找应对之策。

诸将禀报,匈奴军力确属非常。匈奴本巴上民族,游牧为业,骑术精湛;匈奴马匹众多,每天更换多匹战马轮番上阵,攻势异常凌厉;匈奴人使用马镫和复合弓箭,进攻中可站立马镫前后左右发射弓箭。

始皇听罢,告诫群臣:战胜匈奴,必须研制新式制胜武器。

24、 西域胡马

东方六国闻说秦失河套,知道马源受阻,也暗自心喜,纷纷扩大骑兵规模,增强军力。河套水草丰美,马牛成群,是秦国战马的主要供给地。匈奴既控河套,命令边市停开,秦国马源被断,给备战带来压力。

河套既失,马源何来。秦国备战,军令如山,说定的马匹不能如期到达,负责骑兵的将领十分着急。

举国军备,必保马源。咸宫大殿,始皇急召乌氏倮,极言马匹之危。战争胜败决于机动能力,列国均重骑兵,燕、赵尤称凶悍。若无强大骑兵,大秦无以胜六国。长平之战,秦骑兵分赵军为二,粮道绝”,为胜赵立下汗马之功。乌氏倮禀报始皇,匈奴豪强,暂不可争,马匹之源,西向可期。

乌氏倮既知马匹事关大秦统一,责任重大,遂率众西行,交好西戎之王。西戎之地,本多骏马,高者九尺,颈与身等,毛若鳞甲,昂举若凤,奔跑如电。

戎王亦受匈奴侵扰,屡遭掠夺,听闻河套尽失,牧民流离失所,顿生同仇敌忾之感。乌氏倮告诉戎王大秦之强大,正举国备战,统一六国,然后北击匈奴,恢复戎地安宁,戎王大喜,遂与乌氏倮达成共识,共同养马贩马,为大秦提供马源。

25、 兵员之谋

举国备战,始皇正为秦国兵员问题发愁。六国虽然屡战屡败,但兵力之众,依然远在秦国之上。秦国长年与六国开战,兵员损失不小,补充兵员日显紧迫。朝堂之上,空气显得比较沉闷。

有大臣建议六国被俘之兵可为补充,立即遭到反对。当年进攻三晋,曾经试图从被俘士兵中补充兵员,但战争形势一旦对秦不利,则出现哗变。长平之战,白起俘获赵兵40余万,断然全部坑杀,道理在此。

俘虏不可用,始皇颇以为然。然兵员何来,始皇一时不知计将安出。巴寡妇清禀报始皇,巴蜀地区久为秦有,百姓归心大秦,精壮众多而悍猛善战,可为兵源。始皇虽然赞许,但尽征巴蜀精壮,兵员仍然不足。

巴寡妇清具言巴蜀推行牛耕之利、借耕之功。建议大秦之地,凡未行牛耕者,悉改牛耕,让更多青壮弃农从军;关中毗邻三晋,可借三晋之力以耕秦地,宜招三晋俘虏、流民入秦耕地。

巴寡妇清此计一出,始皇大喜。群臣亦啧啧称是。从此下令,广行牛耕,借耕三晋。

26、 南北天府

关中平原,渭河以北广袤原野,多为盐碱土质,常年干旱,庄稼长势不如人意,粮食产量低下。当地农民盼望水渠修成。

历经十年,郑国渠终于修成。泾水沿着300余里的水渠流入渭河平原,灌田300万亩。始皇大喜,群臣称道,百姓欢欣。竣工当日,始皇率领群臣亲临视察,肯定郑国之功,给水渠起名郑国渠。

咸阳,尚商坊,许多农民忙着购买种子、农具。六国商人不再把自己当外人,热情地招呼着进进出出的农民。农民发现,郑国渠水含有大量泥沙,既可抗旱,又可改造盐碱土壤,很是高兴。关中成为沃野,无凶年。粮食产量大增,农民喜形于色,关中成为粮仓。

成都平原,岷江自都江堰奔流而下。浩大的人群正在紧张忙碌之中。都江堰修建以来,分水泄洪、引水灌溉、低堰排沙、运行维修等还存在问题。经过整治维修后的都江堰,岷江水沿着纵横排列的沟渠灌溉农田,水旱从人,粮食丰产,成都号为天府。

咸宫大殿,日理万机的始皇为大秦拥有南北两大天府而自豪,正在盘算备战之事,还有何处不周。

27、 再夺盐泉

咸阳盐荒。尚商坊内,买盐的队伍排得老长,纷纷要求店小二多卖一点。有人认为老板故意刁难,大声责骂,起哄不断。盐店老板不得已,求助猗顿公子,猗顿公子也无可奈何。

盐荒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各地,人心不稳。始皇紧急召集群臣,询问是否六国商人有意发难。巴寡妇清禀报,盐荒确为实情,六国商人并无发难之意。秦国食盐,久仰河东解池盐泉,今解池盐泉为魏国所有,三晋共享,对秦国设卡封锁,商人贩运无途。巴郡盐场,久为楚国抢占,秦楚争夺,已成拉锯战,供给甚不稳定。

群臣热议,解池盐泉,离秦近便,但归属魏国,现在举国备战,不宜轻举妄动。巴寡妇清认为,巴郡盐泉,于秦亦便,秦楚争夺日久,归属不定。宜重兵攻楚,逼其交还盐泉。始皇以为然。

秦发巴蜀重兵,浮江而下,重夺巴郡峡江盐泉。楚军死守,秦军付出惨重代价,临江、鱼复等地盐场仍然久攻不下。秦军突然接到命令,放弃攻击楚控盐场。

夷陵(今宜昌)城下,秦将白起率领大军发起猛攻,楚人始料未及,仓惶应战,城破,楚人水上运盐通道截断。巴郡峡江各大盐场楚军知道退路被断,顿时六神无主,不战而溃,四下逃散。

巴东盐泉,悉归大秦。

28、 国护盐丹

大巴山脉,峡江通往关中的驿道蜿蜒山间,一支马队驮着沉重的货物缓缓前行。这是运往秦国首都咸阳的食盐、丹砂和其它物资。突然,一道关卡横在前进的路上。货物和押运人全被扣押。

押运货物者并未受到任何伤害。设卡扣押货物者,不是一般草寇,而是军人。秦国重兵夺回巴东盐泉,楚军大败,加之夷陵城破,楚军将士返国路断,多作鸟兽散。劫夺财货,成为生存之计。

消息传到咸阳尚商坊,六国客商感到事态严重,立即通报巴寡妇清。此前,巴寡妇清已经得到另外一条消息,沿嘉陵江河谷运送丹砂前往秦国腹地的马队被劫,劫货者皆散兵游勇。

咸宫大殿,巴寡妇清向始皇建议国家护卫盐丹。盐丹关乎国运。无盐不稳。秦国盐荒,久为隐患。巴东盐泉,久为楚占,重归秦有,代价甚大。丹砂为生民日常所需,又是战场创伤上好良药,乃紧俏稀缺之货。统一大战将开,盐丹必须严控于国。始皇下谕,严令巴郡太守组织精兵扫除匪患,护卫盐丹生产和运输,确保统一大业供给。

盐场丹矿,产量大增。巴秦驿路,平静如初。货运马队,日夜向秦。

29、 铜铁争锋

欲胜六国,必先利兵。始皇询问国尉尉缭,如何保证秦国兵器胜过六国。尉缭回报始皇,六国冶铁,远胜秦国,东方兵器,皆为铁器。秦居西鄙,远承商周,世善青铜,兵器皆为铜制。始皇问以铜铁兵器之短长,尉缭认为秦欲胜六国,必展青铜兵器之长。

咸阳郊外,九嵕山下,一条小路穿过一道大门,延伸到一座森林遮蔽的山丘。大门戒备森严,进出人员必须经过严密检查。一排排厂房隐然可见。山谷里不时传出金属加工的声音。这是秦国的兵器研制中心利兵坊。

秘密利兵坊里,各种兵器分门别类陈列着。青铜长剑寒光刺眼,柔韧无比,长约三尺,远在东方六国之上。青铜长矛矛头锋利,柄长两丈,威风凛凛。这些铜制兵器,铜锡配比恰到好处,表面均涂上铬盐,不蚀不锈,光耀夺目,制造水平远超商周,各项性能优于六国铁制武器。

兵器坊对兵器实行标准化生产,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兵器镌刻着铸造者的名字。大量熟练工人日夜忙碌着。许多分散的家庭手工业被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形成多个兵器制作坊,兵器批量生产。

秦始皇宫殿,摆着弓、弩、镞、矛、戈、戟、钺、殳、剑、吴钩等多种兵器。矢志兼并六国的秦始皇,近来特别关注秦国的军工。看着眼前这些兵器,始皇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激烈的战争画面,仿佛六国将士不堪一击,纷纷败逃。

30、 工商助统

始皇亲政后,经过八年精心备战,统一战争已经准备就绪。

公元前231年9月,秦军进攻韩国首都新郑(今河南郑州),统一战争启幕。

兼并六国,三晋首当其冲。咸阳尚商坊,三晋商人密切关注着战争进程。韩国新郑、赵国邯郸、魏国大梁,所有商人都人心惶惶,纷纷担心战争中家业受损,战后秦国抑商。

战事一开,商不可乱。商乱,必然造成社会混乱,给战争带来更多困难。巴寡妇清赶往尚商坊,动员三晋商人放下包袱,相信大秦保护工商,统一之后前景更佳,恳请他们与老家亲人加强沟通,支持秦国东进。

新郑城下,秦军如黑云压城。韩国君臣知道国将不久,无不惊恐。新郑城破,秦军入城,秋毫无犯。商店受到秦军保护,照常开市营业,商人们转忧为喜。

赵、魏、楚、燕、齐国商人闻新郑未受冲击,反受保护,心下大安,战争的恐惧心理少了许多。咸阳尚商坊的六国商人也对秦国重商十分感激,信心大增,主动与老家亲人联系,支持大秦一统天下。各国商人对国家统一充满期待,以实际行动支持整个战争的推进。

公元前228年10月,秦军攻破邯郸,赵亡。公元前225年,秦军引黄河灌大梁,魏亡。随后,秦军灭楚、燕。公元前221年,齐国不战而亡。至此,统一六国战争宣告结束。

31、 安定流民

咸阳古城,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巍峨秦宫,更显雄奇气势。

咸宫大殿,人头攒动。文武大臣,齐聚一堂,谈笑风生。始皇高坐大殿之上,喜形于色。八年备战,十年征战,横扫宇内,天下一统。秦国君臣尽情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始皇论功行赏,封赏者众。朝堂之上,时有争功之声。巴寡妇清一身青色布衣,若有所思。

深夜,咸阳街头,灯火阑珊。几名退伍军人酒后喧哗,惊动四邻。负责夜间巡察的士兵见状,前去盘问。双方激烈争执,发生混战。很快,更多巡察士兵前去制止,招来众多退伍军人围攻。

围观人群中,很多是来自军工企业的工匠。战争结束,工厂停产,衣食无着,到处流窜。

战后诸多社会危机迅速暴露出来,令沉浸在喜悦中的秦始皇始料未及。情急之中,始皇恭请巴寡妇清,询问对策。巴寡妇清建议:战后重建,由军转民。经济可兴,军民可安。始皇称是,令群臣商议方案。于是,扩宫殿,修阿房,建骊陵,筑驰道,流民得以很快安定下来。

32、 财货一统

咸阳尚商坊,一场争议越演越烈。一群刚来自东方六国的客商与老六国商人为结账发生分歧。六国商人原以为天下一统,商业更便,哪知各国分立日久,货币非一,度量衡各异,商品交易,极为麻烦。

巴寡妇清早有同感。咸阳尚商坊中,六国商人早有报怨。现在天下归秦,宇内一统,商货来往,密于往昔,币制不一,度量衡不合,问题突显严重。巴寡妇清来到尚商坊,六国商人纷纷建议,统一货币、度量衡,刻不容缓。

巴寡妇清禀报始皇,备陈财货混乱之害。天下一统,军事只是先导,财货乃是血脉。财货制度不一,天下必然各行其是,难以真正统一。始皇深以为然,下谕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本位、形制、轻重、汇率、制作、流通等,责令有司速办。

33、 战地重建

黄河之滨,大梁古城。浑浊的黄河水渐渐退尽。所有建筑物,均留下深深的河水痕迹。大街小巷,污水横流,泥沙淤积。随处可见死去士兵、禽兽。疫病开始流行。整个城市死一般寂静。

大梁城外,一座视野开阔山丘上,逃离城区的人群聚集起来,盼望回城清理废墟,准备重建家园。野战医院里,众多的伤员,许多伤者不治而亡。

东方六国旧地,食品、药品异常紧缺,困扰着战地的军民。

秦宫大殿,始皇已经少了许多征服者的感觉。六国旧地,成为灾区。城市残破,田野荒芜,物资匮乏,民生艰难,始皇几乎日日接到不好的消息。战后百废待举,头绪务之繁多,远胜于战前,始皇感到寝食难安。

始皇询问群臣战后重建之策,文武群臣多长于政治谋略、军事攻伐,于重建之策,思虑不深,遂把目光投向巴寡妇清。巴寡妇清建议始皇:天下已定,要在安民。安民之急,首在重建。重建之基,在保民生。须立即调运药品、粮食、衣物等,支援战后灾区。民生安定,重建家园方有可能。

巴寡妇清急奔尚商坊,号召咸阳商人带头,并动员天下商人出粮食,献财货,供医药,接济灾民,支援重建。未几,六国旧地农业恢复,城市重兴,商市重开,人民安居乐业。

34、 外迁豪强

六国破灭,天下归一。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巡幸列国后开始返回咸阳。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行进于韩国旧地。新郑附近,有地名博流沙。韩国贵族后裔张良,结交杀手暗怀大铁锤隐于道旁,袭击始皇车辇,误中副车。始皇大惊,张良逃跑。

回到咸阳,始皇避开群臣,陷入沉思。宇内混一,全赖武功,列国富豪,貌合神离,心未臣服,如之奈何。朝堂之上,有大臣禀报,六国旧地,富豪众多,结交乱民,伺机反叛,实为大秦政局之隐患,建议清理门户,诛灭富人豪族。惯于武力征服的众位将军,大为赞同。

巴寡妇清建议始皇,灭不如迁。今天下初定,宜以安抚生民,滋生财货为务。外迁富豪之家,既可断其深根于当地,复可增益迁入地之财货,可收一石二鸟之效。且迁徙之策,为秦固有,自商鞅以来,久已行之。

始皇下谕,迁东方六国豪门大族于关中腹地,增强京畿实力,强干弱枝。迁冶铁富商赵国卓氏、齐国程郑等于蜀,冶铁临邛蜀山。时蜀地铁制农具尚未普及,冶铁加快蜀地开发,粮食产量大增。未几,卓氏、程郑,僮仆过千,富甲天下。

35、 助征百越

五岭之南,山川纵横,草木葱茂,遮天蔽日。一个幽深的大峡谷里,行进的秦国大军淹没在阴森辽阔的原始森林中。旷日持久,粮食缺乏,运输困难,进退维谷。剽悍凶猛的越人,隐身山间,时发冷箭,秦军伤亡不断。

岭南地广,素为越人所居。越人种族各不相属,风俗各异,号为百越。秦灭楚国,统一江淮,但百越尚在化外。于是结集大军,剑指岭南。南越地形复杂,超出秦军想象;越人顽强抵抗,秦军始料未及。秦军进攻陷入僵局。

咸阳大殿,秦始皇知南越之役不利,大为恼火。大臣建言,大军已出,如果战败而退,越人必然轻我大秦,终为长久之患。始皇深知,南越路途遥远,环境气候大异中原,欲获全胜,必保供给。

始皇请巴寡妇清号召天下商人组织物资保证供给,命令史禄率军负责转运粮饷。

然而战争连年,农业短收,征粮不易。巴寡妇清深知中原无粮,唯巴蜀肥沃,近无战火,遂征巴蜀之粮。随即抽调巴郡运输丹砂的船只船工,满载粮食,下长江,出三峡,转湘水,向岭南。史禄修灵渠于湘、漓源头分水岭上,打通了运输线。军粮至,士气振,秦军转败为胜,岭南归服。

岭南素为化外之地,重渔农而忽工商。巴寡妇清向始皇建议,宜迁中原商人于岭南,加强与中原之财货往来。始皇称是。于是一支支商人组成的马队,向着五岭进发。

36、 北却匈奴

贺兰山麓,河套平原川流纵横。穹庐广覆,牛羊成群。匈奴人牧马草原,饮马黄河,觊觊大河之南。

匈奴强大于北方,是大秦最大威胁。咸阳秦宫,始皇与诸将共商收回河套。回想当年,匈奴趁大秦东方战事方急,偷袭河套,抢掠财物,始皇气甚不平。

廷尉李斯上奏,北伐匈奴须慎之又慎。匈奴游牧而居,飘忽不定,击之而逃,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转运为难,往往无功而返。将军蒙恬力主北伐,认为匈奴恃强,咄咄逼人,不破,国家难安。倘匈奴南下,六国又反,则国危矣。

始皇采纳蒙恬之策,决定北伐匈奴。公元前215年,秦军北进,陈兵黄河南岸。匈奴自恃弓箭之利,铁骑之快,挑衅生事。

蒙恬命令将士,动用大秦研制的秘密武器机弩。这是一种远射射击兵器,射程可达到300米,三棱流线型箭头射击精准,力量远大于弓,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杀伤力极强。六国征战中,往往让敌手闻之胆寒。

机弩齐发,匈奴人难以招架,死伤者众,纷纷夺路而逃。秦军渡河,收复河套。秦军乘胜追击,北却匈奴700余里。从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河套收复,举国欢庆。咸阳秦宫,始皇与群臣同贺;尚商坊里,巴寡妇清与众多商人庆祝;当年从河套撤离的边贸富商乌氏倮,和牧民一道重回河套。

37、 万里长城

河套收复,匈奴北撤,北部边疆,重归宁静。但是,北去的匈奴并未善罢甘休,图谋再次南下。匈奴从来你进我退,你退我攻。如何对抗匈奴侵扰,煞是费心。秦始皇决定推行一劳永逸之策。利用地形,用险制塞,挡住匈奴人南下的铁骑。始皇命令蒙恬,修筑长城。

崇山峻岭、峭壁深壑。近百万军民来自四面八方,共筑长城,场面异常壮观。蒙恬一面指挥秦军与匈奴激战,逼迫匈奴继续北撤,一面奔赴施工现场,视察工程进展。

全国大行动,支持长城建设。士兵、民工,纷纷奔赴工地。咸阳尚商坊,更成了工程的后勤中心。工具、食品、药品、衣物等,从全国各个都市运抵现场。

卧病于榻的巴寡妇清,脸色憔悴,显得相当虚弱。闻百万军民共筑长城,异常感动,甚赞蒙恬之功。适尚商坊猗顿公子等人来访,巴寡妇清主动提出愿竭资财,资助长城。猗顿公子等人谓国家不安,商人无利,捐资长城,乃分内之事,于是各地商人争着捐款。

连绵起伏的城墙蜿蜒于山岭之上。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燕、赵、秦旧时城墙连接成万里巨龙,昂首而东。

38、 讽谏长生

渤海之滨,茫茫沧海烟波浩渺。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光怪陆离,瞬息万变。长年征战,战后重建,日理万机的秦始皇渐感身体不支,急不可待渴望寻到海上不死奇药。齐国方士徐福,多次上书言灵药可得,始皇开始信以为真,但屡试屡爽,始皇开始产生怀疑。

咸阳之东,渭水南岸,骊山脚下。始皇的陵墓工程浩大,前无古人。从十二岁即位起,数十万民工日夜忙碌,转眼三十多年过去,工程仍未完成。庞大的地宫,仿造咸阳宫殿而建,一如生前。地宫还以水银制成百川、江河、大海。水银由丹砂炼就。丹砂,均由巴寡妇清提供,从遥远的巴郡押运而来。

许是身体原因,秦始皇近来老是想到生死问题。听说巴寡妇清病得不轻,始皇决定前去探望。巴寡妇清在咸阳宫殿的居所,乃始皇特意安排。始皇见巴寡妇清,礼节无君臣之分,文武大臣难得有此殊遇。始皇一生,还从来没有对哪个女人如此折服。始皇不期而至,巴寡妇清自然大喜,病情似乎也有好转。

巴寡妇清感叹,人生短促,来日不多。始皇知巴寡妇清经营丹砂,乃询问巴寡妇清生死之事。巴寡妇清告诉始皇,人皆有死,不可更改;长生可期,养怡得当,可得永年。不死之药,纯为虚诞,齐燕之君,多寻仙药,久寻未得,终归一死。始皇听罢,甚觉有理,更疑方士之言。满朝文武,何以无人敢言此事,始皇叹息,对巴寡妇清益加敬重。

39、丹砂捐国

游子暮年,愈加怀乡。病榻上的巴寡妇清,思念着远在长江边上的巴郡枳里乡。狐死首丘,落叶归根。病情越重,巴寡妇清思乡之情益切。

长江边上,巴寡妇清的丹砂生意越益红火。统一战争以来,丹砂需求日旺,成为紧俏商品。有钱人家,多以服用丹药为养生之术。丹砂产量随之扩大,丹砂产地也快速增加。枳里乡,早已今非昔比。启运丹砂的船只,把江边码头挤得个严严实实,码头上白天黑夜忙个不停。

伴随巴寡妇清的家族仆人,小心翼翼侍候着,回忆着一起创业的日子。尚商坊的同行们经常前来探望巴寡妇清。猗顿公子更是给巴寡妇清送来一支辽东深山的上好野参。知道巴寡妇清无子嗣,人们自然关心丹砂的继承人。老家来的同族仆人,相信巴寡妇清会选择族人继承家业。

巴寡妇清告诉众人,丹砂继承,早有安排。众人正欲听个究竟,巴寡妇清果断宣布:丹砂捐国。仆人疑惑。众人不解。巴寡妇清解释:丹乃药之上品,国所急需。昔日赖国以兴,今日理当还国。

众人知巴寡妇清不轻诺,不食言,闻此,肃然起敬久之。

40、 女怀清台

丹砂捐国,引起咸阳商人热议,尚商坊里许多人自愧不如。

始皇闻之,大为感动,携群臣大殿之上宴请巴寡妇清,大加赞许。

巴寡妇清对大秦恩宠感激不已,坦言国家一统,心愿已了;能为大秦效力,无上荣幸。

始皇知巴寡妇清欲归故里,真诚挽留。巴寡妇清以年老思乡为由,请求始皇恩准返乡。始皇怅然若失。

咸阳东门外,尚商坊的商人和许多老百姓将巴寡妇清的马车围绕得水泄不通。珍重之声,感激之语,让巴寡妇清异常感动。

长江渝水,两江环抱,山在城中,城在山上。巴郡太守早已迎候于城下渝水码头。太守知巴寡妇清久客咸阳,建言献策,襄理始皇,有功于国,礼数甚是隆重周到。巴寡妇清一身青色布衣,慈眉善目,一脸和气。太守欲留宴请,巴寡妇清委婉推脱,执意立即起航,直下枳里。

船靠枳里江边,族人早已等候于此。飘泊多年,终归故里,巴寡妇清仿佛年轻了许多,脸上的笑容显得本色而天真。

从此,巴寡妇清隐居枳里乡间,再未离开故里。巴寡妇清不久仙逝,但埋葬于何处,至今无人知晓。

长江南岸,龙寨山上,一座高台巍然挺立。高台由巴郡太守奉秦始皇诏令而建,意在旌表巴寡妇清功德。古朴挺拔的高台牌坊大门,前临大江,昂首向北,庄严地朝向遥远的大秦江山。牌坊上端赫然镌刻着四个醒目的篆体大字——女怀清台。

一百多年后,汉朝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时满怀敬意赞颂巴寡妇清: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2008年12月18日

留言簿